⊙姜韧 ○编辑 陈羽
演绎至现代社会,“罗生门”的词义已不是原意中“生死徘徊”的意思,词义演化为指当事人各执一词,各自按自己的利益和逻辑来表述证明,同时又都无法拿出第三方的公证有力的证据,结果使得事实真相始终不为人知,事实结果一直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事件或状态。A股“钻石底”事件就与之相似。
A股的涨跌因素同样存在着“真相”和“假象”,这往往是导致人们在沪指1000点绝境处看空和在沪指6124点高岗处看多的诱因,例如:A股下跌的“真相”其实是蓝筹股,但人们事后却往往会将下跌归咎于一些“假象”因素,最典型的借口就是欧元区可能解体,甚至还有归咎于奥运情结的,但当人们看到近期欧美股市涨多跌少之时,这些“假象”因素已经越来越难以说服投资者。
回到“真相”因素,始作俑者坚持“钻石底”的理由是:首先看估值水平,估值水平是跟沪指325、998、1664接近;第二个原因,经过4年调整;第三个原因,政策导向;第四个原因,大股东增持。从估值看,A股已是整体估值低于上述历史低点,同时蓝筹股估值更是低于历史大底;至于调整的时间,2007年至2012年即将接近5年的熊市调整时间,亦将超过2001年至2005年四年左右的熊市调整时间,因此提出的“钻石底”事实上是论据扎实清晰的,那么蓝筹股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如果7月份CPI数据跌破2%,则8月份还会享受到第三次降息待遇。另外,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已三次下调,虽然预期8月份可能会有一次上调,但是油价处于下降通道也是事实。这些无疑都是利好于股市的宏观经济利好政策,但是偏偏就是上述利好政策,在人气低迷的A股却遭遇到了不一样的待遇。首先,不对称降息被视作银行股的利空;其次,成品油降价被视作中石油、中石化的利空,偏偏上述两者占据了A股市值权重的巨头。遇上熊市,利好也会被视作利空,人气涣散可见一斑。
“钻石底”虽然跌破了,但并不意味着李大霄的观点就是错的,相反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审视导致“钻石底”跌破的“真相”,蓝筹股已经能够复制国内经济,A股熊市5年且估值降至历史最低,经济和股市都需要蓝筹股能够支撑起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