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预披露与审核“间隔” 延长
    拟IPO企业充分“曝晒”接受监督
  • “三师”占比大降专业化骤升 创业板发审委或“大换血”
  • 中国PE携手企业弄潮海外并购
    硅谷天堂奥地利再下一城
  • 江苏孩子王获华平投资
    5500万美元融资
  •  
    2012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融资
    预披露与审核“间隔” 延长
    拟IPO企业充分“曝晒”接受监督
    “三师”占比大降专业化骤升 创业板发审委或“大换血”
    中国PE携手企业弄潮海外并购
    硅谷天堂奥地利再下一城
    江苏孩子王获华平投资
    5500万美元融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披露与审核“间隔” 延长
    拟IPO企业充分“曝晒”接受监督
    2012-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正懿 ○编辑 阮奇

      从2月实施预披露新政以来,从预披露至上会的间隔明显拉长,“监督周期”进一步拉大,拟IPO企业隐藏的问题被充分曝光,社会各界的监督效果立竿见影。截至7月26日,主板14家公司、创业板33家公司被终止审查,另有24家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更罕见的是,部分公司在预披露材料发布,甚至过会后主动撤回IPO申请。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阮奇

      

      今年2月实施的预披露新政,正悄然改变IPO审核生态。记者注意到,新政实施半年以来,逾800家拟IPO企业被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多家公司“知难而退”。另一变化是,主板IPO企业从预披露至上会的间隔明显拉长,意味着“监督周期”进一步拉大。

      去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要求发行人将预先披露时间提前到反馈意见落实后、初审会之前,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证监会同步披露在审企业名单和审核进程,使IPO企业从正式受理申请起就接受公众监督。在此之前,拟IPO企业预披露时间一般是在发审委会议召开前5天。

      在公众监督之下,企业上会审核进程发生明显改变。截至7月26日,主板14家公司、创业板33家公司被终止审查,另有24家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较为罕见的是,部分公司在预披露材料发布,甚至过会后主动撤回IPO申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社会各界监督之下,拟IPO公司隐藏的问题被曝光。

      与此同时,另一变化也不容忽视。监管部门曾表示,新政实施后拟IPO企业的预披露时点将前移约1个月,这意味着企业从预披露到上会的正常间隔应该在1个月左右。但记者梳理发现,新政实施半年后,拟IPO企业尤其是主板公司预披露到上会的周期远远超过1个月。

      据资料,截至7月26日,主板57家公司、创业板23家公司已发布预披露材料但未上会。创业板预披露名单中,剔除临时取消审核的公司,“滞留”最久的是安徽国祯环保,该公司4月19日发布预披露材料,迄今3个多月仍未上会;深圳凯立德科技6月6日预披露,尚无上会安排;其余公司预披露材料均在7月发布。主板预披露企业“滞留期”普遍较长,其中元征科技、信音电子早在2月27日已预披露,5个多月过去了上会仍无音讯;3、4月份预披露的莱斯信息、崇达电路、志诚泰和数码等一批公司也仍在等待上会。

      从已上会企业看,从预披露到上会的间隔普遍长于1个月。除去部分新政前已申报的项目外,主板从预披露到审核的间隔一般在2个月左右,个别公司耗时超过4个月,如慈铭健康体检3月23日已预披露,直到7月27日才上会。创业板的周期间隔相对较短,但也有超过3个月的情形,如南京大地水刀4月12日预披露,7月27日才上会。

      “拟IPO企业从预披露到审核的周期变化,与监管部门出台预披露新政的思路相符。”某大型券商保荐人对记者说,随着拟IPO公司名单及其进程的充分曝露,社会各界的监督效果立竿见影,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需要核实反馈的内容比以往增加,从而延缓了部分公司的审核进度。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预披露到上会的间隔越长,企业通过审核的几率似乎越小。创业板名单中,间隔超过2个月的南京大地水刀、思可达光伏、嘉兴佳利电子都铩羽而归;主板名单中,IPO被否的来伊份、天珑移动等公司从预披露到上会用时均超过3个月。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在预披露期间遭遇外界举报或质疑,最终其反馈意见未获监管部门认可。

      趋 势

      IPO过会率连降两月

      ⊙见习记者 曾雯璐 ○编辑 李剑锋

      

      公开数据显示,申请IPO上市企业的审核通过率已经连降两月,较之往年,今年的新股发行审核更加严格。

      事实上,今年以来申请IPO企业的过会率一直不高。同花顺数据显示,3月、4月的过会率分别为75.68%和77.42%,5月份达到84.91%的高值之后便连续下滑,6月和7月IPO企业过会率分别为76.92%和72.41%。而根据历史数据,近三年申请IPO企业过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申请IPO企业过会率分别为84.92%、82.54%和76.75%。

      沪上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均表示今年做IPO项目压力很大。“现在做IPO项目没有以前好做了。辛苦做了一年,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找项目报材料也比以前更加谨慎了。”其中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感慨,而该人士近期正有一个IPO项目未能过会。

      另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行情不好,我们一般会设一个较低的保底承销费,主要担心上市之后市盈率太低。但是现在监管层审核卡得更严了,不过会成为大概率事件,做项目压力很大。客户当然也是希望找有把握的团队来帮他做,不能过会投行和企业都白费精力和财力了。”

      据证监会官网公布,仅7月下旬就有上海来伊份、深圳天珑移动和上海麦杰科技等多家申请IPO上市的企业纷纷折戟,7月份共计有8个IPO项目止步发审委。

      上述投行人士猜测说:“过会率下降,和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不无关系。现在股市一直跌,也会影响到发行速度和数量。”

      上海一位中小投资者对记者坦言:“新股是市场的活水之源,发新股可以,但要避免一上市就业绩变脸。不好的公司也包装上市,损害的是我们投资者的利益。”

      沪上一位财经公关人士表示,现在管理层对IPO企业的审核也从此前关注连续三年持续盈利能力,转为更为关注申报材料比如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比较多有硬伤的企业就遇到了障碍,而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处理好,这也是现在过会率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原 因

      八公司IPO折翼各有“隐情”

      ⊙记者 吴正懿 朱方舟 ○编辑 阮奇

      

      A股市场“悲情7月”传染到IPO审核进程。据统计,7月份上会的29家公司有8家被否,过会率仅72.41%,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新低。从原因剖析,社会监督力量增强,使得拟IPO企业置于“放大镜”之下,带病上市成为泡影;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加之行业竞争力不足,使得部分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7月31日,创业板发审委一锤定音,神舟电脑首发获通过,上海麦杰科技未获放行。当月,共有21家企业闯关创业板,5家未能通过;8家企业冲刺中小板,3家黯然折戟。据此计算,7月份上会的29家公司8家被否,过会率仅72.41%,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新低。而且,8家被否公司审核期集中于7月20日至7月31日之间。

      尽管多数公司对于IPO被否原因避而不谈,但从以往案例、招股材料及外界质疑等维度分析,被否的主因无外乎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等因素。

      被否企业队列中,主营实时数据库产品的麦杰科技为二次上会。对照合纵科技IPO被否反馈文件,其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使申报财报与原始财报产生较大差异,发审委认为公司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内控制度存在缺陷。麦杰科技IPO被否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光维通信败退IPO应与关联交易有关。日本藤仓是公司主要供应商,同时又是光维通信参股公司藤仓光维的控股股东。2009年-2011年,光维通信间接向日本藤仓的采购金额比重分别为73.25%、76.25%、65.28%。若算上向藤仓光维的采购额,公司2011年向日本藤仓采购金额占比高达89.38%。如此紧密的依存关系,无疑会影响到公司的独立性。

      邦柯科技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障专用设备,收入来源几乎百分百来源于铁路系统。“邦柯科技IPO被否主要与铁路行业投资放缓、招投标体制等有关,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主营鱼子酱的鲟龙科技亦因行业不景气,致使核心产品鱼子酱平均售价逐年下滑。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公司鱼子酱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6059元/公斤、5806元/公斤和5226元/公斤。此外,作为鲟龙科技2010年第一大供应商,资兴良美于2010年末突击入股,取得发行前4.99%的股份,独立性存疑。与之类似,大地水刀主营的超高压水切割机属于新兴行业,2011年产品毛利率明显下滑;另外,持有4.6%股权的福禄国际为公司第一大客户,构成一定程度的依赖。

      泰嘉新材的招股书则存在多处异常。2009年至2011年间,公司向二股东中联重科销售双金属带锯条,单价分别为42.51元/米、42.07元/米和38.36元/米,而同期公司双金属带锯条的市场平均售价从未超过28元/米,存在利润操纵之嫌。此外,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年产1300万米双金属带锯条建设项目”预期达产后新增营收47172万元,这意味着销售单价需达36.29元/米,远高于目前市场价。

      天珑移动IPO遭否的“致命伤”很可能是税收依赖。2009年至2011年,天珑移动利润总额分别为9328万元、2.19亿元及2.23亿元,对应当期出口退税额分别高达2亿元、4.42亿元及3.95亿元,出口退税占净利润比重分别高达237.37%、227.53%和194.04%。另外,公司产品全部出口国外,但2011年印度、印尼等市场持续萎靡,营收和毛利率疾速下滑,未来盈利前景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