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圆桌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数据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身陷两难境遇 安信信托意欲“突围自救”
  • 完成定点“清障” 江苏高科IPO再上路
  • 均胜电子
    拟购资产为宝马“供电”
  • 中小投资者走进陕鼓动力
  • 打造城市运营商
    南京高科总裁畅谈“钱景”
  • 佛山照明
    着力完善公司治理
  • 创新型LED屏商金立翔冲刺上市
  • 非经常性损益信披存瑕疵 监管部门提示会计师关注
  •  
    2012年8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公司·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公司·动向
    身陷两难境遇 安信信托意欲“突围自救”
    完成定点“清障” 江苏高科IPO再上路
    均胜电子
    拟购资产为宝马“供电”
    中小投资者走进陕鼓动力
    打造城市运营商
    南京高科总裁畅谈“钱景”
    佛山照明
    着力完善公司治理
    创新型LED屏商金立翔冲刺上市
    非经常性损益信披存瑕疵 监管部门提示会计师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身陷两难境遇 安信信托意欲“突围自救”
    2012-08-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锐 ○编辑 邱江

      安信信托2007年1月启动的重组,虽经多次延期,最终还是在今年1月16日被否决。这一耽搁就是五年时间,重组未获进展,也耽搁了公司根据规定及时换发牌照,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这些年,公司就像是带着镣铐与同业赛跑。如今,身陷两难处境的安信信托,等不了遥遥无期的重组,意欲“突围自救”。

      ⊙记者 李锐 ○编辑 邱江

      

      “自从公告停牌后,我们这里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都是投资者来电质询为何停牌和重组进展的,对于资产出售一事纷纷表示疑惑。”安信信托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昨日告诉记者。

      8月1日,安信信托公告称,因公司正在拟议资产出售事宜,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12年8月1日起停牌。

      “五年了,为了重组成功,安信信托放弃了很多东西,但作为公司管理者,我始终认为发展才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安信信托董事长张春景表示,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一法两规”正式实施,要求符合条件的信托投资公司,应于《通知》下发后两个月内向中国银监会提出变更公司名称、业务范围和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等事项的申请,不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自《通知》发文以来,安信信托因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一直处于资产重组中,故未能按期申请。

      “那些根据规定换发牌照的公司,因为可以优先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所以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投资者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信托产品,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迅速。而安信信托由于没有这个条件,这些年就像是带着镣铐与同业赛跑。”张春景说,重组之初,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在尽快重组成功的基础上把换发牌照这件事也操作完成,但是,在今年1月16日重组方案被否决。我们认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现在面临的是非常不确定的局面,考虑到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决定按银监会规定进行实业资产的剥离并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

      事实上,早在2010年8月,中信集团已经启动股改,并计划在2012年年内完成在香港股市的整体上市。而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母公司整体上市三年内“不得做分拆上市”。对此,张春景表示,重组继续与否不是安信信托单方面能够决定的,这取决于各方股东的意见。自2012年1月16日公司重组方案被否决后,重组相关方曾在今年2月24日的董事会审议通过继续推进重组,但无奈的是,他们希望能够继续保留原有方案,并且至今也未向董事会提交任何具体的书面意见。

      如此一来,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要换发牌照,安信信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剥离原有的实业投资,而这与原重组方案的相关内容又有着冲突。

      “重组方案中明示,中信集团和中信华东将中信信托装入安信信托,国之杰把之前装入安信信托的银晨网讯回购,这是定向增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安信信托将这部分资产剥离,势必要求重组各方修改方案,这将是一件更加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安信信托现在事实上面临的是两难的问题——要等重组,就只能消极等待;要向前进一步,就面临重组是否能够继续下去的问题。

      “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要么消极等待,要么积极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作为公司管理者,我认为要面对现实,就一定要有所作为。”张春景表示,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信托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消极坐等只会令公司白白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