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特别报道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市场“炒新”抬头 上交所严打不怠
  • “海葵”压境 浙沪上市公司多举措压惊
  • 长三角迎台风高发季 保险公司全线出击
  • CPI或迈向“1时代” 政策腾挪空间加大
  •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中国经济
    可能进入中速发展期
  • 呵护效应唤醒信心 良性发展寄望改革
  • 央行连任EMEAP支付结算体系工作组主席
  • “海葵”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8日夜间进入安徽
  •  
    2012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市场“炒新”抬头 上交所严打不怠
    “海葵”压境 浙沪上市公司多举措压惊
    长三角迎台风高发季 保险公司全线出击
    CPI或迈向“1时代” 政策腾挪空间加大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中国经济
    可能进入中速发展期
    呵护效应唤醒信心 良性发展寄望改革
    央行连任EMEAP支付结算体系工作组主席
    “海葵”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8日夜间进入安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呵护效应唤醒信心 良性发展寄望改革
    2012-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呵护效应唤醒信心

      良性发展寄望改革

      (上接封一)

      上周五发布“新三板”扩容消息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特别强调,新三板有利于缓解主板、创业板的IPO压力,对于股票市场不会构成资金分流;而在回答关于是否放缓IPO节奏时,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虽然表示要“强调市场自我调节功能”,但随即又列举数据表示,今年1-7月份,首发上市的企业为12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5家,融资86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

      而一向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QFII,也与市场动向形成印证。据统计,6月至7月27日,QFII资金大举净汇入资金87.73亿元,占比达到上半年累计净汇入规模的84%。

      对于目前市场出现的种种微妙变化,有关专家与市场人士表示,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股市正处于又一个历史低位,企稳回升是必然趋势。但是,中国资本市场要实现郭树清主席描绘的蓝图——成为自主创新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全球合作的粘合剂,需要更多标本兼治的根本性变革,有赖于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改革的全方位推进,有赖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郭树清曾表示,“十二五”期间,资本市场面临六方面的任务,即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切实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坚决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靠单项制度改革所能解决。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新股发行体制与退市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及证券中介的诚信建设、打击欺诈上市、信息造假、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犯罪行为等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实施。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地社保基金应参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运作模式,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中国股市引入真正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他还建议,机构投资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话语权,对上市公司行为进行积极的监督和约束,推动上市公司维护股价,保持盈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