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特别报道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首批资产支持票据一日售罄 新品火速上线凸显放松预期
  • 量化股票发行?
  • 助力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启动海外揽才
  • 宏观数据预期偏暖 新债招标继续弱势
  • 首批资产支持票据锁定民生领域
  • 沪深港交易所合资公司
    将于下月成立
  •  
    2012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首批资产支持票据一日售罄 新品火速上线凸显放松预期
    量化股票发行?
    助力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启动海外揽才
    宏观数据预期偏暖 新债招标继续弱势
    首批资产支持票据锁定民生领域
    沪深港交易所合资公司
    将于下月成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量化股票发行?
    2012-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岩石 ○主持 于勇
      证券市场的灵魂是“分享”,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创造财富的快乐!

      ⊙金岩石 ○主持 于勇

      

      最近常被问及股市缘何跌跌不休,答曰:过度融资。从股权分置的制度到“为国企脱困”的政策,中国股市的过度融资病就像婴儿的胎记一样,与生俱来,不成年很难褪色。时至今日,股市在孩提时的毛病已经改了不少,但过度融资病却有增无减。

      前几年,我和业内人士就曾经建议过股票发行量的宏观调控,当时被一些人批评为不懂股票发行。欧洲谚语曰:灾难来临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无知。由此演绎,我们不知道的无知是什么?是常识。天价钻石若无限供给也会卖出白菜价!这就是常识。证监会把拟上市公司的名单公示了,股市过度融资的“胎记”一目了然。监管者能做到公开透明需要极高的勇气,因为在股市不透明的地方必然藏污纳垢,培育着肮脏的寻租市场和卑鄙的内幕交易。

      股票发行制度从指标制到通道制,再到今天的保荐人+发审委,我们在监控上市公司的品质方面进步了许多,但在股票发行的量化管理上一直无章可循。曾经有过“暂停”股票发行,但众所周知,“暂停”不是办法,这好比道路交通规则一样,“行”要有“行”规,“停”亦有“停”规,不能想停就停,能发就发。证监会提前披露拟上市公司信息只是第一步,迈出了这一步,暗道成为阳关,下一步应该是让股票发行成为阳关大道,让路上行人各行其是。《证券法》规定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在发行核准制的原则下,保荐人+发审委可以核准上市公司的“质”,却无法约束上市融资的“量”,而人们口中常说的上市公司“质量”包含“质”和“量”的双重约束。欧美股票发行以注册制为主,发行量的控制由发行者(Issuer)自我控制,所以监管机构没有量化调控的问题。中国股市不行,若没有量化调控的机制,过度融资的原罪会让股市长期面临“股灾”之危!作为中国《证券法》修订案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不会提出任何违反法律的建议,在股票发行核准制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在此公开建议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升级为“两级核准”,先核准发行资格,再核准发行额度。在一级核准通过的拟上市公司之中,再通过一个程序核准哪家先上哪家后上,优中择优必然优上加优,这必然会对投资人更有利。拟上市公司受一些委屈,投资银行赚钱的速度慢一些,但从长期而言,市场参与者都会因此获利。若股票的过度融资病把股市摧垮了,竭泽而渔的后果将是参与者的共同损失。

      两级核准制的目的是要量化股票发行,如何实现股票发行的量化调控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发行规模与流通市值挂钩,当然还有其他可以量化的指标。挂钩流通市值的量化发行可以具体到年度量化和月度量化,年度量化应该以流通市值的5%为上限(最多不能超过10%!)。拟上市公司的家数和融资规模可以计算出一个权数,挂钩流通市值决定年度或月度的发行规模,就可以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自发形成市场化的量化微调机制:在牛市之中,由于流通市值上升,发行量自然增大;在熊市之中,由于流通市值减少,发行量自然缩小。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前的市场乱象:一边是拟上市公司排队融资,一边是股市投资人仓皇出逃。

      量化股票发行的建议若能被采纳,发审委核准过关的拟上市公司孰先孰后也不需要行政干预。过会的公司可以同台竞价,价高者先发,价低者后发或选择放弃,股票发行人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逐渐成熟,因为不问价格高低一味圈钱的上市公司毕竟是少数。证券市场的灵魂是“分享”,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创造财富的快乐!如果总是融资欢乐投资愁,市值扩张指数降,这个游戏断然不会长久。所以,要返璞归真回归常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