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岩石 ○主持 于勇
最近常被问及股市缘何跌跌不休,答曰:过度融资。从股权分置的制度到“为国企脱困”的政策,中国股市的过度融资病就像婴儿的胎记一样,与生俱来,不成年很难褪色。时至今日,股市在孩提时的毛病已经改了不少,但过度融资病却有增无减。
前几年,我和业内人士就曾经建议过股票发行量的宏观调控,当时被一些人批评为不懂股票发行。欧洲谚语曰:灾难来临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无知。由此演绎,我们不知道的无知是什么?是常识。天价钻石若无限供给也会卖出白菜价!这就是常识。证监会把拟上市公司的名单公示了,股市过度融资的“胎记”一目了然。监管者能做到公开透明需要极高的勇气,因为在股市不透明的地方必然藏污纳垢,培育着肮脏的寻租市场和卑鄙的内幕交易。
股票发行制度从指标制到通道制,再到今天的保荐人+发审委,我们在监控上市公司的品质方面进步了许多,但在股票发行的量化管理上一直无章可循。曾经有过“暂停”股票发行,但众所周知,“暂停”不是办法,这好比道路交通规则一样,“行”要有“行”规,“停”亦有“停”规,不能想停就停,能发就发。证监会提前披露拟上市公司信息只是第一步,迈出了这一步,暗道成为阳关,下一步应该是让股票发行成为阳关大道,让路上行人各行其是。《证券法》规定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在发行核准制的原则下,保荐人+发审委可以核准上市公司的“质”,却无法约束上市融资的“量”,而人们口中常说的上市公司“质量”包含“质”和“量”的双重约束。欧美股票发行以注册制为主,发行量的控制由发行者(Issuer)自我控制,所以监管机构没有量化调控的问题。中国股市不行,若没有量化调控的机制,过度融资的原罪会让股市长期面临“股灾”之危!作为中国《证券法》修订案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不会提出任何违反法律的建议,在股票发行核准制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在此公开建议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升级为“两级核准”,先核准发行资格,再核准发行额度。在一级核准通过的拟上市公司之中,再通过一个程序核准哪家先上哪家后上,优中择优必然优上加优,这必然会对投资人更有利。拟上市公司受一些委屈,投资银行赚钱的速度慢一些,但从长期而言,市场参与者都会因此获利。若股票的过度融资病把股市摧垮了,竭泽而渔的后果将是参与者的共同损失。
两级核准制的目的是要量化股票发行,如何实现股票发行的量化调控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发行规模与流通市值挂钩,当然还有其他可以量化的指标。挂钩流通市值的量化发行可以具体到年度量化和月度量化,年度量化应该以流通市值的5%为上限(最多不能超过10%!)。拟上市公司的家数和融资规模可以计算出一个权数,挂钩流通市值决定年度或月度的发行规模,就可以避免过度的行政干预,自发形成市场化的量化微调机制:在牛市之中,由于流通市值上升,发行量自然增大;在熊市之中,由于流通市值减少,发行量自然缩小。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前的市场乱象:一边是拟上市公司排队融资,一边是股市投资人仓皇出逃。
量化股票发行的建议若能被采纳,发审委核准过关的拟上市公司孰先孰后也不需要行政干预。过会的公司可以同台竞价,价高者先发,价低者后发或选择放弃,股票发行人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逐渐成熟,因为不问价格高低一味圈钱的上市公司毕竟是少数。证券市场的灵魂是“分享”,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创造财富的快乐!如果总是融资欢乐投资愁,市值扩张指数降,这个游戏断然不会长久。所以,要返璞归真回归常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