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最为关心招行配股融资问题,马蔚华表示,“我们相关的程序都已走完,只剩下等待批文的时间。”
○马蔚华称,招行正试点把大中型企业收到分行和总行层面,支行只负责小企业和零售业务。
○“十年前招行抓住IT浪潮,成为科技革命的受益者”,马蔚华表示,通信技术的每次变革都对银行影响巨大,互联网出现对传统银行的产品结构、服务方式、组织形式、思想观念等都带来巨大变革。
⊙记者 凌云峰 朱文彬 ○编辑 枫林
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下行、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金融脱媒大潮等内外部因素的交汇,使中国银行业不得不思索变革。如何看待银行板块的集体“沉落”?未来商业银行的方向如何?日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就招行A+H配股、二次转型、经济走势等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A+H配股只待批文
对于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招行配股融资问题,马蔚华表示“我们相关的程序都已走完,只剩下等待批文的时间。”而对于何时能够完成此次融资,他则答复“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脸上轻松自信的表情传达了这次配股融资似乎没有大碍。
“配股延期不论是对招行的资本充足率达标还是业务经营,目前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新的资本管理办法是明年1月1日起执行,按照今年的情况,我们仍在标准之内。”马蔚华如此说道。
同时令市场的关注的还有,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招行在内的银行股似乎成为市场中的“弃儿”。在不断的抛售下,一批银行股“破净”如潮。悲观情绪的蔓延,使得稍有风吹草动,银行个股便拉出长长的阴线,市值缩水严重。
“今年上半年市场波动比较大,跌宕起伏,看起来很突然,实际也很必然。”马蔚华认为在银行股的波动背后,正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马蔚华称,目前全球经济下滑,中国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出于对市场的担心抛售便可以理解。经济放缓本身也有其客观原因,中国经济已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可能永远高速下去。在全世界经历过高速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甚至日本、韩国等,没有一个超过30年的。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人口红利下降、储蓄出现拐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势必放缓。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肯定会首先影响到银行,银行也必然不会像以前那样高歌猛进。从长远看,银行将进一步受到规模和价格的双重约束。“过去三十年,GDP年均增速将近10%,而信贷规模超过20%,这样的高速增长不会持续下去。”除此之外,量的增长还受资本的约束。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从明年开始执行,业务扩张会受到更严厉的资本约束。
另一方面,“价格约束从去年到今年会体现得比较明显。” 马蔚华称,去年我国的储蓄增长11.9%,较前十年的平均数低8.5个百分点。“这就是金融脱媒,不仅仅是由于CPI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体系外有一个非常活跃的金融市场。除股票证券外,还有债券市场、信托理财市场、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民间借贷等。它们活跃的原因在于它的价格是市场价格。” 利率市场化正是如此形成的,这种价格必然会对银行内部的存贷款利率造成影响。
量价相乘,就决定着银行利润。在马蔚华看来,非抑制性因素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意味着中国银行业过去高利润时代要逐渐改变。“市场也看到了银行的这种变化,对银行股产生了一些关注或者想法,这是很自然的。”不过马蔚华认为,目前和国外同行、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仍然抢眼,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而这种变化也是符合规律的。“市场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有过度的时候,都有调整的时候,特别是敏感时期更有敏感的反应,这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银行转型要管理变革”
刚走完25年历程的招商银行,立志要成为百年老店。在利率市场化等因素推动我国银行业加速大变革时代来临之前,招商银行已做好“蝶变”前的准备,深化“二次转型”。
马蔚华不久前出了一本书,书名为《传统银行蝶变——关于中国商业经营战略转型的思考》,摘录了他近十年的所言所做、所悟所思。里面提及,在还没有资本约束和脱媒的本世纪初,招行就已经提出了上述概念,并确立了银行财富管理是个重要市场方向,发力做零售业务。十多年的努力,成就了招行如今的零售优势。
“下一步就应该是银行管理的变革。”马蔚华表示,管理的变革将会是中国银行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招商银行的一次转型主要是商业模式的变革,现在的二次转型则主要是管理模式的变革。
因势而变。2010年初,招行在深入实施一次转型即经营战略调整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和实施了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改善经营效能和股本回报为目标的二次转型,加快转变经营方式,致力于真正走上经营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新路子。
二次转型实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升管理。为实现二次转型,招行以管理变革深化二次转型,推动内部管理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马蔚华表示,招行构建未来的战略已非常清晰。一是零售业务。目前,招行最大的优势是形成了一个零售业务体系,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现已经打下了一个基础。这个体系包括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客户经理体系等。
从零售业务看,招行形成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目前招行储蓄存款、零售贷款、零售银行利润贡献占比都达到或超过1/3,明显领先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也名列前茅。
再就是批发业务。马蔚华强调称,招行现在已明确做小微企业业务,“我们在小企业信贷中心开设并探索了5年之后,总结出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此外,招行还着手考虑架构方面的改革创新。“我们正在逐渐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矩阵化组织管理模式。”
马蔚华称,对中国的银行而言,我们既不能延用旧的传统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的事业部制。一家强有力的分行更为适应中国国情,但支行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招行坚定做小企业业务的定位。招行正试点把大中型企业收到分行和总行层面,支行只负责小企业和零售业务。总行成立零售总部和批发总部,通过条线来进行专业化的和批量化管理,最终形成“分行利润为中心,支行作为业务支撑的末梢和连接客户的连接点,条线是专业化指导”的矩阵式结构。
移动金融是未来方向
如何看一家银行?马蔚华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前瞻性”。
马蔚华说,“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信息是充分透明的,你得到优势和失去优势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趋势、金融脱媒的不利因素下,保持前瞻性的优势对银行来说更显得异常重要。
“十年前招行抓住IT浪潮,成为科技革命的受益者”,马蔚华表示,通信技术的每次变革都对银行影响巨大,互联网出现对传统银行的产品结构、服务方式、组织形式、思想观念等都带来巨大变革。
马蔚华称,有两件事情对他的认识触动很大。一是1996年比尔·盖茨宣称,商业银行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变成“行将灭绝的恐龙”;另一个则是“脸谱”社区网络移动支付的成功。银行金融的下一站在于IT技术革命?马蔚华以一个银行人的眼光在探索着未来的金融之路。
他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近年来,全球移动金融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1年末,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410亿美元。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移动金融交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在42%左右,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用户约5亿人。而在中国,2011年末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481亿元,同比增长150%,用户规模达1.9亿人,整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国内移动金融将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调查,国内手机网民中,20-34岁的年轻用户占据了78%,其中近45%的用户在使用网上支付;国内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很快超过1000亿元。中国80%以上的年轻消费者期待将公交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另外,中国拥有4千万家小微企业,其中很多企业从网上寻找客户,在网上促成交易。现在,不少小微企业希望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短、平、快”地完成资金支付,进行在线理财,甚至获得贷款。
马蔚华介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招行抓住了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动传统银行网络化,推出了中国境内第一个系统的网上银行“一网通”,适应了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快速、便捷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特征。近年来,招行又积极探索移动金融发展,推动银行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移植,取得了一定成效。
马蔚华介绍,目前招行在移动金融领域已实现四大突破:一是在中国首创移动金融生活门户概念,提出了“移动金融生活一站式开放平台”的手机银行设计理念。二是实现对中高端智能手机用户的全方位覆盖。2010年11月,招行推出了iPhone版手机银行,迈出了移动金融全面电子化的第一步。2011年7月继而推出全新安卓版手机银行。三是准备在中国创新推出“手机钱包”,吹响向移动支付进军的号角。四是突破移动支付安全难题,为客户提供“三层安全等级+六大安全保障”,创下了中国手机银行的最高安全等级记录。
招行的移动金融发展获得了良好开端,手机银行的用户群、交易量、手机支付迅猛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iPhone版、安卓版手机银行下载量突破400万,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总数突破70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