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涂艳 ○编辑 张亦文
业内迅速掀起一股超短期理财基金的热潮。在基金公司纷纷抢滩7天、14天理财基金的同时,渠道似乎也传来不小的回应。
渠道叫好
“在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被迫下架之后不久,就有渠道找到我们看能不能开发超短期理财基金。其实有很多银行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而这也是普通期限理财产品断档接驳中银行留住客户的很好选择。”工银瑞信的一位渠道人士透露。
而在2011年底,银监会为控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揽取存款的行为,专门发文限制了期限在1个月以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
据悉,本周五业界首只将运作周期缩至7天的超短期理财新品——工银瑞信7天理财债券型基金在全国上柜,而募集期也仅为4天。而接下来,在8月6日同时拿到批文的嘉实7天理财债基也将在20日首发。
此前,首批短期理财基金的数百亿募集规模再次刺激了市场的神经,而本次除了工银瑞信、嘉实的两只7天理财债基获批外,还有包括富国基金的7天理财现金宝和招商基金的7天理财债基都在待审。
据普益财富的7月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7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21天,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1-3个月期限的占到主流,达55.05%,其次分别是占比达24.91%和12.35%的3-6个月产品和6-12个月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对于流动性要求极高的客户尤其是大资金客户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显得“无能为力”。
同时,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的门槛相比,基金的千元门槛也无疑便于吸引对资产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小额投资者参与其中。而同时,工银瑞信7天理财债基的投资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0.27%/年和0.08/年,均低于目前货币型基金0.33%/年和0.10%/年的水平。
信用债仍有配置价值
短期理财基金的投资方向是大部分投资者更为关切的话题,类似产品与货币基金、通知存款等是否有相对优势?是否能提供投资者一个满意的回报率呢?
据了解,类似短期理财基金多将投向银行协议存款、大额存单、短融券和央票等,与货币基金多数无异。但在正回购上限上,工银7天理财可达40%,高于货币型基金20%的上限。当个券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时,管理人能够使用更高比例的回购杠杆来放大投资回报。当然,如果发生市场错判,使用正回购所产生的高杠杆也会导致亏损幅度的增加。
同时,由于产品并未要求基金经理完全采用持有到期策略,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高可到127天,与产品7天的投资期限存在错配,管理人的动态期限配置空间较大。
对于短期理财基金而言,应对到期申赎的流动性压力也是一个考验。对此,海通证券认为,以工银这只产品为例,由于其投资范围限定了产品只能投资于一些高评级、高流动性个券,同时40%的回购比例上限也使管理人能够在出现超预期赎回时,通过债券正回购大量融入现金,因此总体来看资金延期兑付发生的概率并不大。
同时他们认为,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出现企稳迹象,而复苏期中信用利差有望缩窄,当前时点上信用利差相对较大的中低评级信用债产品仍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