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券商频现再融资冲动
    业界呼吁放松净资本管制
  • 人气不足 股指地量收跌
  • 西南证券将换掌门人
    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拟接任
  • 每日关注
  • 卖出为主 机构博弈信立泰
  • 资金追逐产业投资热点股
  •  
    2012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证券·期货
    券商频现再融资冲动
    业界呼吁放松净资本管制
    人气不足 股指地量收跌
    西南证券将换掌门人
    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拟接任
    每日关注
    卖出为主 机构博弈信立泰
    资金追逐产业投资热点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频现再融资冲动
    业界呼吁放松净资本管制
    2012-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截至8月16日,包括中信、光大在内的13家券商陆续提出再融资计划。其中,大型券商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为主,而兴业、东北等中小券商则拟采用定增股本融资。若上述计划完全实施,总募资额将逾1100亿元。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李剑锋

      

      8月16日,兴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事宜。这是本月以来第3家筹划非公开发行的证券公司。

      

      券商再融资热情高涨

      2012年可谓券商的再融资大年。截至8月16日,包括中信、光大在内的13家券商陆续提出再融资计划。其中,大型券商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为主,而兴业、东北等中小券商则涉及定增股本融资。若上述计划完全用足,总募资额将逾1100亿元。

      8月11日,太平洋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修改稿显示,公司拟募资50亿元。8月1日,光大证券披露其定增方案,公司拟定向增发不超过6亿股本,发行价不低于11.74元/股,募集资金70.44亿元。3月20日,国金证券表示,公司拟以10.21元为低价,发行3亿股,募资约30亿元。2月7日,东北证券称,公司为增加资本金、扩充业务范围,拟向不超过10名的投资者募资40亿元。目前该方案已经获批,距离增发仅欠“临门一脚”。1月20日,借壳上市不到半年的国海证券就抛出50亿元的再融资预案,用于公司运营资金的增加。

      初步统计,如果成功实施,5家已披露方案的券商将募资逾240亿元,如果再考虑上兴业证券尚未揭晓的融资计划,这一数据或将超过300亿元。

      股权融资之外,短期融资债更是风生水起。中信证券近期公告称,该公司近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通知,核定中信证券待偿还短期融资券的最高余额为200亿元,有效期一年。

      已于今年6月成功发行4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招商证券近期称,将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监管机构核定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内,决定公司每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时机、发行方案。目前,招商证券仍有4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空间。

      此外,华泰、广发、长江、东吴、光大等多家券商也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无异议函。根据央行核定的余额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待偿还余额最高不超过净资本的60%规定,由此可知上述7家获得授权但尚未使用的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度高逾800亿元。

      业内人士称,近年来,直投、融资融券等多项创新业务的开展令券商纷纷触及净资本红线,从而激发了券商再融资补充资本的强烈冲动。实际上,券商大规模的再融资序幕自去年就已拉开,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上市券商加入再融资队列。

      数据显示,广发证券、长江证券都在去年实施定向增发,分别融资121.7947亿元、25.34亿元。

      此外,据了解,那些尚未上市的证券公司出于对净资本的渴望也在近期加快了上市步伐。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已有国信、东方、东兴、第一创业4家券商位于排队上市的名单之列。此外,据了解,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南京证券、红塔证券等多家公司也在积极酝酿IPO融资。

      

      业内呼吁放松券商净资本管制

      在大盘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券商为何如接力赛般地接连提出再融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在现有的监管模式下,券商要想做大业务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净资本规模有密切联系,建议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松对券商的净资本管制。

      审视各家公布的融资方案,均绕不开净资本这一核心。例如国海证券称,公司将资金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特别是创新业务规模。

      又如光大证券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据2006年颁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净资本规模是券商考核的重要指标。证券公司只有具备相当的资本规模,才能在获取新业务资格、扩大业务规模等方面抓住机遇并赢得先机。

      “我们也知道大市低迷融资艰难,但再难我们也要争取。”某不愿具名的券商高管告诉记者,2004年全行业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建立了颇为严格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而近期开展的多项创新业务如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都属于净资本消耗型业务,想做大业务,就必须扩充资本金。

      “企业要扩张无非是发债或者发股。但近些年来,证券公司的债权融资渠道受到严格限制。目前证券业的负债/净资产比例不到2倍,基本处于净资产经营状态。能不能适当增加券商的财务弹性,比如允许证券公司发行金融债?”一位受访的券商高管如是说。

      据了解,发行金融债需经过央行批准,证券公司尚不具备发行金融债的资格,目前券商可动用的债权融资工具以次级债为主,但利率相对偏高,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券商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

      此外,放宽净资本限制条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位受访的券商人士表示,频频再融资,一方面是因为创新业务的扩张导致风险资金持续增加,另一方面证券公司“扩大净资本→获取新业务→业务做大→净资本规模制约→再融资”循环的背后也凸显了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系的不足。

      比如,某券商人士认为,直投业务是券商服务客户的重要途径,回报率相对优厚,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同时直投也是资本密集型业务,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而目前的监管规则要求券商对直投子公司的投资规模不超过净资本的15%,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希望监管层能进一步放宽上限以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也有机构人士指出,虽然国际上也有证券公司资本充足率标准,对券商提出资本监管要求,但目前我国证券业净资本扣减比例比较严格。比如,在计算母公司净资本时,对子公司的投资甚至担保都将100%扣减,建议降低到适当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召开的创新大会上,改革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调整和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算标准,适当灵活调整有关风控指标等被写入创新11条。业内人士预计,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修改意见稿有望在年内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