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ST股救赎之路遭遇股价“挟持”
    “德棉模式”或成重要效仿样板
  • 联想集团
    第一财季净利1.41亿美元
  • 新浪
    二季度广告营收1亿美元
  • 壳牌斥巨资
    天津投建润滑油调配厂
  • 旧案了结暗藏利好 *ST华科重组“绊脚石”又少一块
  • 营收下滑、净利滞涨、存货大增 东阿阿胶上半年经营被敲“三闷棍”
  • 中石油辽河油田增产
  •  
    2012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公司·纵深
    ST股救赎之路遭遇股价“挟持”
    “德棉模式”或成重要效仿样板
    联想集团
    第一财季净利1.41亿美元
    新浪
    二季度广告营收1亿美元
    壳牌斥巨资
    天津投建润滑油调配厂
    旧案了结暗藏利好 *ST华科重组“绊脚石”又少一块
    营收下滑、净利滞涨、存货大增 东阿阿胶上半年经营被敲“三闷棍”
    中石油辽河油田增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T股救赎之路遭遇股价“挟持”
    “德棉模式”或成重要效仿样板
    2012-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邱江

      

      在退市新政、ST新政的持续精准打击下,一批高价买壳后推出定增重组方案的ST公司遭受重创。目前,已有ST国创、ST博元等出现股价大幅低于定增底价的“破发”情况。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上述公司正筹划自救之旅:或酝酿释放更多利好拉抬股价;或如ST德棉一般,再调整方案,更改募投项目、下调底价,以期重获市场追捧。

      

      ST德棉与第五季自我救赎

      昨日开盘,ST德棉一字涨停,直至收盘报5.36元。查公告,系公司对5月份推出的定增预案进行修订,除调整发行价、发行数量外,募投项目也由起初拟投资家纺,变成收购林业公司股权。

      具体来看,ST德棉修订后的定增方案为:发行数量为98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5.44元/股,募资约5.3亿元,用于收购科农林业和万森木业100%股权。

      而今年5月14日ST德棉的定增初稿则为:发行不超过95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5.54元/股,募资约5.3亿元,用于家纺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公司解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纺织业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利润空间收窄;此次收购完成后,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扭转困境。

      “募投项目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公司股价出现连续跌停,远低于定增底价,新换的林木业项目显然更有助于公司股价回升。”某长期从事ST类公司资本运作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记者通过对诸多ST公司与资深资本人士的采访获悉,目前决定ST公司资本运作最重要的因素即是股价。“由于两次新政,使得那批高价买壳ST公司的人不得不推出更诱人的重组方案、做大游戏规模、拉入更多的玩家以求‘解套’。”

      2011年7月,ST德棉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德棉集团的转让股权事宜尘埃落定。7月8日,德棉集团分别与第五季实业、东景投资、森福投资签署一系列协议,以每股10.3元的价格转让所持的ST德棉885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29%。第五季实业耗资4.64亿元,成为ST德棉新的控股股东。

      2011年12月,第五季实业启动重组,以旗下商贸类资产置换ST德棉原有资产。该方案因置入资产盈利能力孱弱、信息披露紊乱等问题,被市场以脚投票。

      目前,ST德棉股价仅5.36元,第五季买壳浮亏近半。

      但是,这并非孤例,在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下,破发潮正在ST股中蔓延。记者统计,正在推进再融资的ST公司出现“破发”的还包括ST博元、ST国创,其增发底价分别为4.81元/股、4.56元/股。截至8月16日收盘,两公司股价分别报收3.99元/股、3.74元/股,破发比例分别达到17%、18%。

      此外,ST金谷源的增发底价为8.05元/股,7月31日开盘后一直有巨量卖单封死7.72元的跌停板,但下午1点13分突现天量资金扫货,一举将收盘价推高至8.32元/股,暂别破发窘境。该公司目前股价已被推升至9.69元。

      

      ST股或效法“德棉模式”

      ST国创于2012年5月7日公布重组方案,拟增发不超过8.66亿股,底价为4.56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39.44亿元,用于增资帝普矿投和补充流动资金,最终收购并实施美国THC煤矿项目。

      明细来看,帝普矿投获得增资后将受让TPI公司股权,所需资金约6294.30万元,再增资TPI公司,所需资金约38.8亿元。TPI公司利用该资金中的35.3亿元偿还欠款,约3.51亿元资金用于对美国THC煤矿开发。

      TPI的核心资产是其于2011年3月份收购的美国THC煤矿,但其收购THC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寻标矿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5.34亿美元的借款,借款年利率5%,还款时间2013年4月5日。THC公司位于田纳西坎贝尔县辖区拉佛莱特镇北部和西部,拥有田纳西州坎贝尔郡3万英亩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约为125平方公里),同时拥有该块土地下煤炭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大部分资金系用于帮助收购企业还款,期限为2013年4月5日。如果定增推进不利,实际搁浅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ST国创买壳方本身也有刺激股价的动力。2011年3月31日,青海中金与江苏帝奥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4元/股的价格向后者转让持有的3550万股*ST国创,股份转让款共计1.42亿元;而公司原大股东青海中金、原二股东深圳益峰源也纷纷承诺限期减持退出公司。目前,江苏帝奥已经实际掌握公司控制权,但股价也已低于其收购价。

      今年初,本报在报道ST国创参与贵州煤矿整合时曾采访江苏帝奥高层,后者明确表示:“帝奥已在云南、内蒙设立了矿业收购平台,通过控股、参股及合作等方式,囤积了一批油页岩、天然气资源。而同时,国创则被定位为集团内能源整合平台。”

      ST博元的情况类似于ST国创,但经历更为曲折。

      2011年9月,公司拟不低于12.88元/股增发1.45万股,购买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公司100%股权。2012年1月,因太阳能行业持续遭遇寒流、股价萎靡远低于定增底价,公司不得不终止重组。

      2012年7月,公司再次筹划重组,拟不低于4.81元/股定增不超过7.9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用于向林东煤业增资、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如今,ST博元股价已二度“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