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控股身份依旧模糊
⊙记者 宋元东 吴正懿 ○编辑 邱江
本报独家报道的盛和稀土借壳*ST天成的种种异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针对本报质疑,*ST天成今日发布澄清公告。而就在昨日,*ST天成股票成交创下巨量,机构“用脚投票”大举出逃,似看淡公司重组前景。
在澄清公告中,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伊犁控股”的背景,仅披露寥寥数句,对其股东构成、经营情况、履约能力等情况均只字不提,对关联关系的认定更显逻辑混乱,盛和稀土与之交易的真实性疑问依旧悬而未决。
本报此前报道,今年一季度,“伊犁控股有限公司”突然跻身盛和稀土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7278.58万元;同期,盛和稀土对伊犁控股的应收账款也列榜首,达8497.3万元,高过销售额。记者经多方查询,始终未获“伊犁控股”的工商资料,其交易真实性备受质疑。
*ST天成今日公告称,2012年以前,盛和稀土主营轻稀土冶炼及分离产品。商务部自2012年起对稀土出口配额实行分类管理,盛和稀土获得2012年第一批轻稀土出口配额917吨、中重稀土出口配额112吨。在此背景下,盛和稀土今年开始经营中重稀土产品业务,2012年3月销售给伊犁控股10吨稀土金属产品,由于中重稀土产品的价格远高于轻稀土产品,对其形成的销售收入为7278.58万元,从而使伊犁控股成为公司今年一季度第一大客户。
由此可见,盛和稀土一季度主营业务发生重大改变,原有的轻稀土业务比重快速下滑,或对重组审核构成障碍。在IPO审核中,发行人主营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持续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是不少IPO项目被否的重要原因。
公告还称,2012年3月,盛和稀土向伊犁控股销售稀土金属产品的金额为7278.58万元,价税合计8497.31万元,付款方式为TT电汇。5月初,盛和稀土已经全部收回该笔应收账款。公司认为,盛和稀土对伊犁控股的销售不存在装扮业绩的情况。但难以理解的是,*ST天成居然就此得出结论,伊犁控股与盛和稀土及盛和稀土各位股东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事实上,针对伊犁控股的情况,公告披露得相当简单。伊犁控股英文名为ILI HOLDING LIMITED,成立于2006年8月17日,是一家在香港设立的公司,成立至今一直从事稀土产品特别是中重稀土产品的贸易业务。但对于外界更关注的伊犁控股股东背景、经营情况、履约能力、最终客户等情况,公告却避而不谈。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伊犁控股股东背景不详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判断伊犁控股与盛和稀土及其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在毫无逻辑可言的推理下,公司急于想撇清关联关系究竟存何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ST天成股价昨日数度打开涨停板,成交额达6.11亿元,换手率高达23.25%,资金分歧明显。从交易所信息看,机构蜂拥出逃。龙虎榜显示,买入前五大席位为清一色的游资席位;卖出前五大席位中有4家机构上榜,累计卖出1.49亿元,占当日交易总量的24.43%。
从*ST天成的股东榜单看,公司最近两年颇受机构青睐,其中以华夏系基金为甚。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华夏系占据了五席。从二级市场走势看,*ST天成停牌前4个多月,公司股价跌幅逾六成。以此推断,即使*ST天成复牌之后连续11个涨停,但这些机构仍被套,其仓皇出逃显示对公司的重组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