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ST天成公告逻辑混乱
    伊犁控股身份依旧模糊
  • 中天发展3年前“被收购”疑留后路
    2亿股中材国际今转让动机费思量
  • 转型之“玉”欲掩业绩之“瑕”
    潘石屹“成人礼”来得正是时候
  • 科大讯飞
    确定“引援”中国移动
  • 绿城青岛项目又“哭穷” 鲁高速28亿有偿“驰援”
  •  
    2012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ST天成公告逻辑混乱
    伊犁控股身份依旧模糊
    中天发展3年前“被收购”疑留后路
    2亿股中材国际今转让动机费思量
    转型之“玉”欲掩业绩之“瑕”
    潘石屹“成人礼”来得正是时候
    科大讯飞
    确定“引援”中国移动
    绿城青岛项目又“哭穷” 鲁高速28亿有偿“驰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型之“玉”欲掩业绩之“瑕”
    潘石屹“成人礼”来得正是时候
    2012-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阮奇

      

      SOHO中国曾创下中国商业地产“散售”最成功案例。如今,SOHO中国高调宣布告别“散售”时代,步入“自持商业物业”的“成熟时代”。潘石屹用“18岁成人礼”来比喻这一重大战略转型。而当这一消息伴随着SOHO中国上半年营收大幅下滑的信息一并公布,却不免添上了一丝“安抚股市”的用意。

      昨天,SOHO中国宣布,正式告别“散售”模式,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自持”。从目前手中储备来看,SOHO中国在北京和上海持有的办公楼和商业物业共计150万平方米。其中北京约38万平米、上海约112万平米。公司表示,预计3年后租金收入将成为SOHO中国盈利的主要来源,5年后现有物业的年租金收入将超过40亿元,而销售收入将逐渐成为辅助收入。

      “SOHO中国在这个时候告别‘散售’时代,有租金市场行情的影响。过去18个月北京、上海办公楼租金分别上涨了73%和18%,同时空置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分别为4%和6.7%。而SOHO主要办公楼租金18个月中的上涨幅度超过了70%,成本回报率超过14%。因此,从公司的长远价值来看,适时向自持转型,不但物业的增值给公司带来不小的价值,稳定租金收入也将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一位商业地产分析师介绍。

      不过,SOHO中国宣布这一消息的节点,却多少让人有些怀疑它的单纯性。

      昨天,SOHO中国公布2012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2.22亿元,同比下降54%;股东应占净利6.13亿元,同比下降65%;每股派0.12元中期股息。

      当香港媒体询问SOHO中国为何没有提前发布盈利预警时,潘石屹称因为这次业绩下滑并非“不可预见”。

      记者了解到,富士康国际2008年中期业绩下滑超过50%,盈警公布后股价大幅下跌24%。但这一次,SOHO中国明显做好了安抚资本情绪的准备,因为同时披露了重大战略转型,昨天SOHO中国股价仅下跌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