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生存危机紧逼私募 创新成为突围利器
  • 兴业证券
    拟募资不超过50亿
  • 国际原油强势“四连阳” 后市上冲动能不足
  • PTA期货昨大跌2.47% 中长期行情不看好
  • 市场动态
  • 摩根大通:
    中国经济四季度见底
  • 半数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
    投行与自营成增长动力
  •  
    2012年8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生存危机紧逼私募 创新成为突围利器
    兴业证券
    拟募资不超过50亿
    国际原油强势“四连阳” 后市上冲动能不足
    PTA期货昨大跌2.47% 中长期行情不看好
    市场动态
    摩根大通:
    中国经济四季度见底
    半数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
    投行与自营成增长动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生存危机紧逼私募 创新成为突围利器
    2012-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郭晨凯 制图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共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算,其中53只是“非正常死亡”的提前清算,生存危机正在步步紧逼私募基金。不甘于“束手待毙”的私募开始尝试突围,产品创新已成为这场突围战中的“重磅武器”。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李剑锋

      

      “不动是等死,动是找死,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还能迎来一线生机。”深圳一位私募大佬充满悲情的说法,道出了私募行业在冬天里试图突围的现实困境,而创新成为突围的“重磅武器”。

      

      53只产品“非正常死亡”

      这个“冬天”漫长得超出预期,熊市已经持续了近三年之久,打击的不仅是私募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坚持下去的信心。今年以来“清盘潮”频繁上演,根据本报的统计,在今年的前7个月中,共有153只私募产品清算,其中53只是“非正常死亡”的提前清算。凯石投资的一款产品甚至短命到仅有半年,由凯石投资管理的建新信托·证大金牛4号成立于今年1月8日,清算于今年7月27日。

      除了业绩不佳外,也有部分私募选择了主动清盘,而预期“初冬”刚至,行业的前景困难重重,是导致部分私募主动清盘的原因之一。“对于私募来说,真正考验的时期到来了,不仅考验投资水平的高低,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由于信心受到了打击,部分新入行者熬不过冬天,主动选择了清盘。”上述人士说。

      而生存危机也在步步紧逼。上证综指2009年的那波近一倍的反弹,吸引了众多投资界知名人士纷纷下海,但不幸的是,大盘却在此后不断走低,上证综指昨日更是跌破2100点。2010年,某新锐私募一口气发行了10多只产品,遗憾的是,从一开始设立就进入亏钱的行列,没有一只产品净值到过面值之上。由于银行和信托具有强势话语权之下,私募难以提到固定管理费,只有靠业绩提成,但在此行情下,业绩提成显然“泡汤”了。

      2011年底,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斌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11年股市是血雨腥风,未来一年可能会更加残酷。目前很多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的净值都面临生死线,如果股市再下一台阶,生存危机就会更加严重,私募公募基金就会面临更加残酷的环境。”

      

      创新带来生机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束手待毙,部分私募“冬天”里开始了突围,而创新是他们所倚重的力量,创新突围也显示出无限生机。

      一边是清盘潮,另一边却是新产品雨后春笋般地成立,部分产品甚至一开始募集就成了“巨无霸”,而创新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共有75只私募产品宣告成立,其中不乏行业中的“巨无霸”。比如,今年7月初成立的五矿信托·民晟金马和五矿信托·民晟铁马两只产品共募集了12亿以上的资金,而这两只产品专门投资于债券。“根本不用去营销,都是客户找上门来的。”民森投资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创新带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也需要及早准备,民森投资对债券产品的准备也有两年多了。

      创新产品已经占据了新成立私募产品的主导地位,纯股票型策略产品已经退居次席。7月份以来成立的75产品中,定向增发策略就有13只,债券型策略5只,量化对冲2只,大宗交易策略1只,而即使是股票型投资产品,也以结构化产品为主,私募需要找到资金作为劣后的受益人。

      创新产品犹如私募在冬天里的播下种子,被寄予厚望。一位准备发行一只量化产品的私募掌门人坦言,“未来三年可能也没有行情,冬天到底有多久可能会超出预期,因此我们必须尽早播种,如果量化对冲这只产品能够有较好的收益,我们未来的路走得会更顺畅。”由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工具的推出,甚至未来个股期权的出现,即使在熊市条件下,私募也有可能取得盈利,但早动手、早准备才能在未来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