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逆回购驰援铁道债发行 信用债调整压力暂难缓解
  • 在观望中等待
  • 兴业银行:沪榕购楼
    对净利润影响极小
  • 太平人寿成保险新政首家受益者 另类投资牌照发放加快
  • 结构调整初步盘点
  • 花旗在中国
    首发花旗品牌信用卡
  • 人保财险半年业绩报喜 净利增逾两成创历史最好
  •  
    2012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逆回购驰援铁道债发行 信用债调整压力暂难缓解
    在观望中等待
    兴业银行:沪榕购楼
    对净利润影响极小
    太平人寿成保险新政首家受益者 另类投资牌照发放加快
    结构调整初步盘点
    花旗在中国
    首发花旗品牌信用卡
    人保财险半年业绩报喜 净利增逾两成创历史最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调整初步盘点
    2012-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制造业中仍然蕴藏着诸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王剑辉 ○主持 于勇

      

      2008年以来的大危机在当时看来是信用过度透支、衍生产品过度开发导致的金融体系动摇,同时加速经济下行周期的到来。而现在看来,这也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性结构大调整;发达经济体依赖金融服务、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某几个领域的增长模式遭遇瓶颈,新兴经济体依靠能源、矿产和制成品出口的发展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被动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从2010年开始主动性结构调整,虽然现在谈论胜负得失还为时尚早,但总结一下阶段性成果与问题无疑有助于投资者的中长期决策。

      首先,外向型经济的比重逐步降低,制造业的地位稳中有升,“中国制造”的整体竞争力得以保持。自2008年二季度至今年6月末,出口额由4.53万亿元人民币增至6.01万亿元,但是在同期GDP中所占比重由32.3%降至26.5%。贸易顺差由6680亿元降至4341亿元,在GDP中占比由4.8%降至1.9%,对于GDP增量的贡献率由27%降至20%。虽然在外需走弱的环境下这种调整有被动的因素,但是国内政策自主调整的作用也不可忽视。5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约7.5%,政府没有通过加大退税力度来刺激出口,而是维持和鼓励对制造业的投资;08年7月以来,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维持在43-45%之间,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也保持在51-54%之间;危机以来商业、贸易等行业的相对收缩,使得制造业的地位再次凸现;2011年制造业的贡献率升至53.5%,服务业则降至41.6%,这为将来继续转型提供了空间。

      其次,调控政策对于投资流向产生了关键影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调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核心理念正在融入相关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曾经火爆一时的房地产和采矿业投资显著降温,交运物流投资则有待恢复。在26个大行业中,金融行业的投资增速(月度同比,下同)由08年7月的80.5%大增至今年7月的134.3%,所占比重由0.21%升至0.31%;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投资金额由911亿元增至1243亿元,增速由8.9%大增至43.1%;批发和零售业投资由1498亿元增至4866亿元,增速由21.7%提高至33.1%。虽然房地产和采矿业投资仍然由3143亿元和18149亿元增至6240亿元和46792亿元,但占比分别由39.1%和6.8%降至22.3%和3%,增速也由32.7%和37%降至20.9%和18.8%。交运、仓储和邮政投资增速由11.7%降至0.7%,占比由13.6%骤降至6.6%,其中铁路运输投资下滑32%。

      第三,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和利润状况看,结构转型的部分效果已经显现;主要体现为消费相关板块业绩亮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相对能耗水平持续降低,过剩产业的行业地位显著下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4.45%和1.52%提高到5.51%和1.72%,利润占比由3.58%和1.73%提升至4.63%和2.4%;服装和家具增加值占比由1.64%和0.57%增至1.79%和0.60%,利润占比由1.16%和0.34%增至1.72%和0.5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占比分别由1.47%和2.44%升至1.86%和3.34%。作为“12-5”期间的新兴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地位在政策推动下大幅提升;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占比分别大幅增至1.05%和0.85%,涨幅高达139%和432%,居各行业之首,显示出此类需求和市场的广阔前景。由于可持续增长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节能降耗成为贯穿各个制造业行业的重要主题,水电气的消耗量相对降低,增加值占比由8.68%降至6.38%,利润占比则由1.86%增至4.68%。而钢铁、造纸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增加值占比由9.93%和1.55%降至8.35%和1.42%,利润占比由9.09%和1.52%降至1.72%和1.17%;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虽然增加值占比仍然维持在4.3%以上,但利润占比已经下降至2.31%,降幅超过41%,业绩的低迷将制约产能的扩张。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制造业中仍然蕴藏诸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既可以长期关注消费、医药等“白马板块”,持有利润大幅改善的公用事业类股,也能在铁路运输板块等待投资复苏的机会,在政策红利显著的文化创意行业寻找高增长的黑马。

      (作者系首创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