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对当下萎靡不振的全球经济而言,中日韩不久前决定年内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无疑是个不小的刺激。三国自贸区的建立将会对三国经济发展带来助力,尤其是节能环保、贸易物流等多个行业有望受益。然而,随着中日、韩日的岛屿争端波折不断,其重要程度似乎已盖过自贸区建设。现在特别需要各方拿出长远眼光,不让眼前的困难阻碍自贸区的建设进程。
回顾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迄今已走过了整整10年。2002年底,在中方倡议下,三国领导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开展可行性研究。2003年至2009年,三国研究机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政策建议。2009年10月,三国领导人就尽快启动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达成共识。2010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启动,2011年12月研究完成,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今年5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同日,三国还正式签署投资协定。中国总理温家宝建议,三国要密切协调,确保年内正式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在谈判中既要坚持开放、公平和透明原则,也要照顾彼此关切,最大程度实现互利共赢,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归根结底,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驱动力,来自于中日韩共同的利益诉求。
首先,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使中日韩企业把整个自由贸易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市场而展开经营,从而有利于相互间的投资,并提高对其他外资的吸引力。其次,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三国间将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原先的贸易壁垒将被扫除,将会使三国贸易成倍增长。再次,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使中日韩在产业链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差异化的产品间开展分工合作,有利于促进三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另外,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使中日韩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合作,在金融体制改革、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共同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用一个声音说话,共商妥善方案,以保证中日韩经济金融安全,进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当然,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确实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比如,中日韩因处在不同的关税区,有着各自不同关税,且汇率差别很大,在建设自贸区的进程中,这种关税以及汇率的调整因涉及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益,调整起来会受到影响。又比如,三国货币以及金融制度都不同,到底以谁的货币为基础,涉及金融改革以及本地和国际货币的关系。三国在全球都有一些贸易伙伴,将来中日韩建成自贸区以后,这种利益关系如何调整,韩美自由贸易区政策和中日韩的政策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均衡关系,将来包括日本和韩国加入TPP和中日韩自贸区之间哪个利益更大一些,这种选择将直接关系到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质量以及作用。另外,互相之间的投资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各国投资如何不受到歧视,如何为三国的投资创造便利,营造最好的投资环境,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日韩日之间有关岛屿的领土争端,已成了需要共同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眼下,除了一万多公里外的美国,日本因领土纠纷等问题,与周边国家都陷入了外交危机。加之8月17日日本内阁府发布年中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一项考察全国物价趋势的关键指标将在下一财政年度出现16年来的首次上升,日本即将告别长达15年之久的通货紧缩。这或许也会让日本认为加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并不那么迫切了。依笔者之见,如果日本存在这样的想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就中日岛屿争端而言,钓鱼岛原本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既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更有翔实的历史依据,不容争辩。希望日本在这方面不要再枉费心机,打错算盘。还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以实际行动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方面来。要知道,对日本而言,无论到什么时候,加强中日韩经贸合作,都要比与其他的所谓合作来得更现实和富有成效。而实际上,在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均表示,中日韩合作规模大,领域广,成果丰硕,不仅给三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三国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面向未来,共同推动三国合作不断达到更高水平。三国要加紧推进自贸区建设,年内启动自贸谈判;签署投资协定意义重大,要认真落实协定内容,并加强在可持续发展、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言犹在耳,现在就看如何拿出实际行动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