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琪 ○编辑 杨晓坤
目前,半年报风险与盈利预期调降的压力也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市场对经济低迷的背景已有充分认识,A股行情对此也已有比较充分的消化。为此,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最低。应该说,行情整体继续下跌的空间与动力已经极其有限。但是,在另一方面,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使投资者缺乏做多的勇气,尽管“纸上谈兵”的各地方性经济刺激方案层出不穷,但由于货币政策始终不给力,使行情缺乏足够的催化剂,从而令A股处于“否极”但难以“泰来”的困境中。
新近发布的汇丰PMI预览值为47.8,环比下跌1.7个百分点,且创9个月以来最低;新出口订单指数只有44.7,为过去41个月以来的最低,显示经济景气度依然处于低迷状态。按照以往的常规经验,在出口、消费皆不济的时候,稳定经济只能依靠刺激投资。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虽然目前各地方设计和推出的带有拉动投资色彩的稳经济方案规划宏大,各地方稳经济方案累加起来达到数万亿的投资规模也非常巨大,却普遍面临两个尴尬:一是,难免有违背经济结构转型大方向之诟病;二是,方案虽好,但普遍“缺钱”。
实体经济普遍“缺钱”,货币政策却迟迟按兵不动,货币政策没有作为的原因是实在难以作为。周小川行长“不排除采用任何货币政策工具”的言辞,含义其实是“没有重点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难有作为,是之前货币过度超发所决定的;是外汇占款的增长开始系统性下降所决定的;是8月份CPI可能是周期性低点,后期又将逐步回升的趋势所约束的;是经济低迷时期“投放越多,坏账可能越多”的观念所束缚的。所以,较长时间以来,关于降准或降息的预期只是市场的“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些背景决定了货币政策只可能“适度放松”,尚不能有过高预期。
行情涨跌根本上是由经济大环境和公司基本面加上资金流动性两个因素驱动的,基本面与资金面都缺乏好的预期,行情自然疲弱。除此外,A股行情陷入疲沓也有市场自身的因素,期指对冲、“大小非”的市值管理、融资融券等新交易制度的推行,并且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正在促使A股改变以往的运行方式,压缩了市场的投机空间与波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转融通”即将推出,已有不少私募机构开始积极投入人力与财力,探索利用负面信息做空获利的“浑水”盈利模式。这给崇尚题材炒作、嗜好投机性交易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经济不济、还看政策,目前已经进入经济的维稳期,也已经开始进入稳定第一的敏感期,结合行情估值本身已经历史最低,行情虽然弹升动力不显著,但抗跌性已越来越强。因此,在9月份如果有“出其不意”的利好刺激一下,也不排除行情在整体抗跌的基础上出现脉冲性反弹。决定后阶段行情反弹力度的两个核心因素:一是8月份的经济数据;二是9月份的维稳政策。
从策略上来看,在系统性机会不大,但后阶段行情“稳”的特征可能更加明显的市场背景下,个股结构性机会可能会乘机活跃,甚至可能会“肆无忌惮”起来。因此,策略方面可以阶段性地“放胆”参与自下而上的个股结构性行情。除技术性超跌的交易性机会外,个股结构性机会的重点要与转型大背景下的行业属性结合起来,尽量优选新兴景气的细分行业,如智能安防、城市智能化、光纤、种子、节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