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已探讨了十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加速破题。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中国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工作总结座谈会”上谈及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完善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时,特别提到了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央行在其7月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则称,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目前,这一制度被发达经济体普遍引用。
虽然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在加深,但坦率而言,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服务能力并未显著增强。2011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恶化,开始危及很多小微企业的生存。这里既有金融市场不开放、民间资金难正规进入的原因,也有现有金融体系不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原因。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情况同样如此。
谈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可避免要涉及两大问题:首先,在国际金融形势剧变之下,如何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按照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斌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六成多与融资困难有关。而中小企业长期发展后续资金更难以保证。此外,还有81%的中小企业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60.5%的中小企业没有一至三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获得,仅有16%的企业能满足需要。银监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当前银行贷款不断向大客户集中,贷款余额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在全国l7家大银行中,数量比重不足0.5%,贷款余额比重却超过50%。
在这个背景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来满足融资,这样又进一步催生民间高利贷。金融风险不仅在民间借贷普遍存在,而且很多都伸向到了正规的金融银行业体系。从上半年已公布的几个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业绩中可以看到,虽然整体的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都没有如市场预期的大幅增长,但不论国有大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集中地都指向了温州及浙江省民间借贷风险频发地区,成为拖累其发展的重点因素。难怪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上月在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研讨班座谈会时再三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加快金融改革或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稳定的治本之道。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如何向中国市场提供服务?对此,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曾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让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让资金价格(利率)决定于市场资金供求,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杠杆作用;让金融机构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真正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经营;让股东、高层管理人员承担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失败风险与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金融风险处置和金融机构退出的市场化。在逻辑关系上,金融机构经营的市场化和利率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心,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而金融风险处置与金融机构退出的市场化,则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难点。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最终都是为了引导金融行业进入充分的市场化竞争,由此才能改变我国以国家财政为银行担保、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低效现状,实现资金配置的市场化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由此,笔者判断,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加速推进。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