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中银绒业董事长马生国低调得出奇,除偶尔在股东大会上被媒体抓到只言片语之外,网络几乎找不到其与媒体的半点关系。与其低调为人形成反差的是,中银绒业2008年1月完成借壳之后,公司业绩迎来拐点,一路成长,短短数年间,已从宁夏一个区域性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发力、影响国际产业定价权的羊绒制品龙头企业。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银绒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深得投资者认可,股价从2008年初借壳时的4元左右,一路上涨,在2010年9月28日创下19.45元的历史高价外,经过其后10转增5、10转增10的两次分配,公司股价目前仍然保持了10元左右的价格,复权价超过30元。
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银绒业以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回报了投资者。
8月23号,公司发布配股发行公告,确定以每股3.89元的价格,向股东每10股配售3股,预计本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6.5亿元,配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多组份特种纤维高档纺织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和偿还银行短期借款。配股完成后,中银绒业的羊绒全产链布局将进一步完善。
专注羊绒 业绩一路提升
中银绒业创业18年来,一直专注于羊绒产业。马生国的第一个“抓手”,就是掌握产业的核心——羊绒资源。
羊绒被称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已足见其总量之稀缺。根据统计,全球原绒年产约1.6-1.7万吨,中国占比75%,尤其是在中国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的环保背景下,其产量不可能在近期有大的提高,“得羊绒者得天下”。 2009年,中银绒业收购原绒达3000吨,占国内市场产量30%,全球产量18%,居全国第一;2011年完成定向增发后,公司在原绒市场的占有率将进一步提。
中银绒业的产业突破点,并没有在自己尚处成长期时就选择竞争激烈的国内下游市场 ,而是向国际巨头提供中间产品,这一精准定位,成就了公司的第二个“抓手”:实力积累。如公司2004起,已连续7年成为分梳山羊绒、绒条出口全行业第一;2009年位居中国羊绒制品出口第3大企业;出口创汇居宁夏同行业第一;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选为2009-2010年中国毛纺、毛针织行业竞争力10强;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为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一类企业。谈及这一看似轻松的定位背后,马生国讲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2004年底,国际市场无毛绒价格暴涨30%,从每公斤70美元涨至90美元,国内价格亦跟风上涨,此时中银绒业与意大利施耐德公司尚有70多吨供货合同未执行,库存却远远不足,马国生咬牙从海外高价进口,“赔本做买卖”。结果施奈德获知后,转而将80%的订单量报给中银绒业,并连续3年以预付款方式支持诚信的中银绒业。截至目前,中银绒业在意大利精品羊绒条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品质保证,则是中银绒业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第三个“抓手”,马生国曾在内部会议上笑称:我在技术投入上最舍得花钱的。2009年,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共同承担《山羊绒加工关键设备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这一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3年内攻克5个技术难题,实现山羊绒粗加工向精加工产业升级,使山羊绒分梳时纤维损伤率从过去的12.8%降至6.5%,达到行业最低,且仅此一项,即可新增利润2800余万元;2010年,公司组建的宁夏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宁夏自治区科技厅批复,很快其就研发出填空国内空白的46毫米精品白绒条。
一切努力,均表现在实实在在的业绩上。马生国表示,“监管机构倡导的是,让上市公司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我们就是向着以上目标做的。”
完成重组后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2008年,中银绒业营业收入即比重组前同样生产羊绒的ST圣雪绒增长80%,利润由亏损7800万转为盈利3500万。其后业绩一路上扬,2009年收入7.6亿,利润3898万;2010年收入11.8亿,利润7677余万;2011年收入18亿,利润达1.6亿。由此可见,公司过2010至2011年间,净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90.86%和123.13%,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2012年5月的中报业绩预告则显示,公司半年净利润有望达1.3亿至1.4亿,比上年同期又增90%-105%。
募投发力 产业链条力拓下游
在充分向市场证明了自己的高速发展之后,中银绒业开始借助资本市场,准备在下游环节持续发力。2011年初的定向增发及本次配股,表面看起来两次募投项目多是技术改造、产能开掘与改善财务结构,但实际上,上述动作的背后,均是为完善羊绒全产业链,全力拓展下游渠道积蓄力量。
其一,掌握一线国际品牌的生存之道。
在借壳之后,马生国曾明确表示对下游市场采取“观望+研究”态度,其实,中银绒业对终端市场并不陌生,他们只是悄悄地积累力量,其核心手法就是通过收购海外一线品牌,在锁定一定利润的情况下,逐步掌握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羊绒服装公司如何建立营销体系、打造国际品牌的可贵经验。如2009年公司出资1亿收购英国百年纱厂——邓肯纱厂的业务与资产,除生产制造、专有技术、销售渠道、研发机构之外,还包括“托德邓肯”(Todd & Duncan)、“布朗艾伦”(Brown Allan)这些源自苏格兰的羊绒制品品牌,一举站在了全球的高点。
其二,经高质量纱线入手,以一流品质进入国内市场。
同步进行的动作则是进一步扩大纱线的供给。作为自有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品质过硬、品种多样的纱线,才是终端制成品的核心载体。在2012年启动的配股项目上,公司将利用1.4亿配股资金和优厚的欧元贷款条件,投入耗资4.09亿元的多组份特种纤维高档纺织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持续冲击纱线这一环节。据公司管理层表示,2011年起,公司纱线已逐步进入了最终羊绒制品生厂商,而不再绕经中间商。尤其是在香港市场上,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二。
“这是改善客户质量的最佳表现,我们已从原材料供应商,成了纱线供应商。过去,我们最大的利润来源是羊绒原料,这一局面就快要改变了”,马生国认为这一变化为公司进入终端做了最好的技术与产品保证。
2011年,中银绒业的自有品牌之路正式启动。
当年,公司宣布了“菲洛索菲”(Philosofie)这一自有品牌的建设预期,在当年定向增发募资2.9亿元的计划中,公司明确提出将1.8亿用于羊绒制品国内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在这一品牌的培育过程中,马生国可谓力求完美,公司不但专门聘请了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的4位国际知名设计师担纲设计,并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研究,策划“菲洛索菲”品牌定位、市场营销、销售网络,并逐步在银川、兰州、西安、天津等地开设了10家形象专卖店。
“坦诚地说,品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还处在练兵阶段,我相信,麿刀不误砍柴工”。事实上,公司董秘陈晓非曾表示,2013年时,公司将建设零售网点165个,形成全国性营销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市5年来,公司仅进行过一次融资2.9亿元的定向增发,其高速增长过程形成了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资产负责率已超70%,对公司未来拓展下游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高达1.2亿元的财务费用也影响了公司利润表现。在本次配股融资中,将安排约5亿元用于偿还贷款,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3000万元,财务结构将大大优化,亦为国内终端市场的建设,创造了进一步腾挪的空间。
崭新定位 全球产业领跑角色
作为拥有全球羊绒主导资源的中国,尤其是力意打造中国羊绒工业园的宁夏灵武,已经具备了承接国际羊绒产业大转移的整体能力,而作为该园区最具规模的中银绒业,必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公开信息显示,2008年时,宁夏轻纺局曾在《奔向2010年的宁夏轻纺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羊绒产业力争实现销售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的目标。而仅仅过去3年多,宁夏即将规划“翻新”:提出将宁夏打造成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羊绒精深加工基地,羊绒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在如此宏大的变动中,中银绒业的战略定位已具备了清晰的国际视野,那就是冲击羊绒行业里利润最丰厚的制成品环节。与IT领域的贸工技路线相类似的,中银绒业先后走过了原料供给、海外贴牌的道路,除去巩固原材料环节的利润外,其下一步就是力争在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上发力,一方面是“果断走出去”,另一方面是“巩固根据地”。
所谓“果断走出去”,马生国解释说就是依托“托德邓肯”和“布朗艾伦”两个国际品牌,冲击国际市场。据了解,托德邓肯长期供应着世界著名品牌,如路易威登、普拉达、香奈尔、爱马仕等品牌的羊绒制品,而布朗艾伦则一直在意大利生产销售。“我们的意图就是利用这些品牌百年来形成的影响力,为中银绒业贡献良好的国际声誉”。
所谓“巩固根据地”,则是依托“菲洛索菲”,出击国内市场。关于菲洛索菲的高端定位,马生国曾坦言立意高端是总结了国内同业的相碰教训,而这一自有品牌80%的原材料在中国生产与采购,20%显示主题性较强的设计内容,则选择在德国生产和采购。而国内市场的模式则呈现出专卖店、电子商务、百货店三种业态并存的局面。
巩固了原料产业之后,中银绒业正奔向终端市场,对这一战略性调整的预判,马生国对结果并未做过多设想。他的解释出奇的简单:
“参与全球竞争,是中国公司未来几十年的主题,我并不期望朝夕之间就有定论,享受这种与国际百年巨头竞争的乐趣,使中银绒业与欧洲优秀企业同台竞技,并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报中国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这个过程最重要”。
(CIS)
文/王原
18年专注于羊绒产业,中银绒业打造出从原绒收购到羊绒制成品完整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不仅在羊绒原料,而且逐步在下游的纱线、制成品等领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