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总体投资机会有限
下半年,内有中国经济寻底过程漫长,外有欧债危机恶化及美国“财政悬崖”临近,内忧外患下,中国股市总体投资机会有限;暂时不考虑抬高权益仓位
上海证券报:您对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有什么看法?
陈德贤: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呈现低位企稳态势。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大约与二季度持平;而由于去年低基数效应,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将有所回升。
CPI通胀方面,预计将逐步见底,并有所回升。
上海证券报:上半年,多家保险巨头的权益仓位略有提升。在此基础上,中国平安下半年还会持续加仓吗?
陈德贤:暂时不考虑抬高权益仓位。
我们的权益仓位已经从去年末的11.5%增至今年6月末的12.7%,其中基金的仓位从2.9%增至3.3%,股票仓位从8.6%增至9.4%。我们认为,目前这个仓位水平比较合理。下半年股票市场重在自下而上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更多是利用交易性机会调仓换股、优化持股结构。
固定收益方面,上半年我们抓住了定息资产利率处在周期性相对高位的机遇,加大了对高收益定息资产的配置力度,在协议存款、债券和债权投资计划这三大固定收益类资产中净买入超过1000亿元,利率都在5.7%以上。
下半年,我们的总体投资策略还是会以资产负债匹配为主,重点把握固定收益市场的次级债、债权计划、无担保债等高收益品种机会。由于处于降息通道,下半年我们在协议存款的配置比例会有一个明显下降。
上海证券报:暂不考虑加仓,是因为看淡后市吗?
陈德贤:下半年,内有中国经济寻底过程漫长,外有欧债危机恶化及美国“财政悬崖”临近,中国股市总体投资机会有限。
总体投资机会有限的逻辑在于:多重因素胶着,经济将会缓慢复苏而不是急速反弹。具体来说,企业盈利能力尚未出现可持续的改善信号,产能过剩、出口需求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另外,IPO及再融资压力未减,产业资本持续净减持,转融通、新三板等市场化改革因素,均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另外,欧美经济问题未完全解决,政治因素对油价上升的影响也需要格外注意。
不过,不排除股市会出现阶段性反弹,存在交易型机会。我们希望能够抓住市场反弹的机会,继续调整和优化股票投资结构,进一步减少投资浮亏。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债市投资机会?
陈德贤:考虑到政策放松的力度和节奏都不如2008年、2009年,因此整个经济寻底的过程将较为漫长,且难以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复苏。在这个过程中,债市收益率不具备大幅上升的条件,很可能随着经济数据的时好时坏而震荡,进入收益率震荡上行的牛尾转熊阶段。
我们希望下半年从企业债、金融债、次级债等领域找寻和抓取利差来提升收益。根据我们内部的模型预测,经济周期大概领先利率周期8.6个月。目前经济周期还在下滑,一旦我们看到经济周期往上走的时候,我们还是有时间去部署投资机会的。
钟情蓝筹 市场看银行股太悲观
目前我们在银行股上的资产配置规模已达400亿元,约占我们股票资产的50%;主要集中在国有超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配置较少;如果有些银行股股价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不排除未来继续增持大银行股的可能性。
上海证券报:前面提到下半年会调仓换股,具体看好哪些板块?
陈德贤:选股上,还是倾向于现金流充沛、分红率和信用等级较好,能够符合保险投资负债需求的大盘蓝筹股。
如果经济呈现低位企稳态势,预计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成长股结构性投资机会仍然较多。板块方面,我们比较关注大消费、饮料、医药保健、服装及农业等板块,这些行业或有稳定市场需求,或有扶持政策落地,都存在交易性机会。
根据我们内部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可能将在2013年至2015年见顶,因此市场对于医疗、医药、养老这方面的长期需求还是很大的。
上海证券报:银行股目前是你们的重仓股,对于市场上关于“银行股存在系统性风险”的观点,你们怎么看?
陈德贤:我们认为,市场对于银行股的担心过度悲观了。我们内部分析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对银行股还是比较乐观的,估值安全、又有流动性、分红率比较稳定(5%以上),目前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未来盈利增长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抵挡目前在不良贷款和净息差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银行股上的资产配置规模已达400亿元,约占我们股票资产的50%,买进银行股主要是匹配高利率保单。事实上,我们持有的银行股,已经为我们累计贡献了26亿元的分红收益。
短期来看,银行股波动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与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的特性相匹配。目前我们在银行股上已属超配,主要集中在国有超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配置较少。如果有些银行股股价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不排除未来继续增持大银行股的可能性。
上海证券报:对于非银行金融板块及地产等大盘蓝筹,如何看?
陈德贤:“金改”的背后故事可能会让相关个股有短期的上涨动力,但考虑到这些改革的过程会比较漫长,因此目前这些概念板块可能只有交易性机会。
我们对于地产板块也是比较谨慎的,短期地产调控政策难见放松,下半年只有交易性机会,缺少趋势性的行情判断基础。
保险新政下的“另类”机会
目前我们已经对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做好了积极准备,在团队建设、对冲工具等方面展开了准备与研究,并参与了仿真交易
上海证券报:保险创新改革大幕掀开,为保险资金松绑的13项投资新政已下发4项。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这一系列政策利好提升投资收益?
陈德贤:保险投资新政的出炉,有利于优化保险资金的配置结构,改善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
在近期保监会放开的渠道和品种中,有些是短期就能发挥作用,比如无担保债比例放开,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独立信用评估团队的优势,利用无担保债提供的信用利差,扩大投资收益,但同时需把握好信用风险控制。
今后如放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都会给近一两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提升带来帮助。有些则需要较长时间才发挥作用,比如PE、不动产投资,对这些中长期品种,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也很关键。
上海证券报:《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中国平安会寻求外部委托投资吗?
陈德贤:委托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一大趋势。目前我们已经启动委托投资招投标工作,并已开始市场分析等前期准备工作。
在委托过程中,我们不会偏向于哪一家具体的券商或基金公司,而是更看重投资经理的能力,投资风格是否与我们的负债要求匹配。至于“分流”出去的资金规模,目前还无法对此进行预估。
上海证券报:平安人寿已经拿到了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双牌照”,如何看待未来这两大领域的投资前景?
陈德贤:这两大领域都是要看中长期发展的,投资得太快或太急都不行。PE方面,我们目前没有太明确的行业倾向性,关键看企业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希望投入两三年内有计划上市的企业,未来投资收益基本要满足年化收益率20%的水平,能够满足负债率要求。具体形式上,直投和间接PE基金,我们都会考虑。
不动产方面,目前我们投资规模大概在200亿元左右,主要是写字楼,预期投资回报率能在6%以上。
上海证券报:金融衍生品的放开也被提上日程。中国平安是同业中较早研究探索股指期货的,目前准备情况如何?
陈德贤:目前我们已经对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做好了积极准备,在团队建设、对冲工具、利率的对冲、外汇风险的对冲和股票市场的对冲等方面展开了准备与研究,并参与了仿真交易。目前我们已经挑选了几家期货公司,并已派员到期交所培训。
专注国内
暂不“出海”
考虑到汇率等风险,未来一两年内暂时没有到其他境外市场的投资计划
上海证券报:投资富通失利后,中国平安开始将投资战略转向国内。而保险投资新政中的一项就是拓宽保险资金在海外市场的投资范围。中国平安专注国内市场的战略,是否就此改变?
陈德贤:首先,从收购兼并等战略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不仅不确定性风险大,机会也没有国内市场多。
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已经在我国香港股票市场投资了约160亿,今年以来的港股投资收益率大概是4%。至于是否会去其他境外市场投资,要看那些国家经济形势是否好转,有没有足够的对冲工具等。考虑到汇率等风险,未来一两年内暂时没有到其他境外市场的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