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广告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观点独到
  • 策略先行
  • 券商评级显示最具成长性品种追踪
  • 地方政府投资暗流涌动
    周期股能否卷土重来
  • 厦门钨业:中期业绩下滑 稀土待现光芒
  •  
    2012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研究·市场
    观点独到
    策略先行
    券商评级显示最具成长性品种追踪
    地方政府投资暗流涌动
    周期股能否卷土重来
    厦门钨业:中期业绩下滑 稀土待现光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地方政府投资暗流涌动
    周期股能否卷土重来
    2012-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为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传统基金重仓股,水泥、基建、有色、钢铁等周期类板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遭到市场抛弃。更为糟糕的是,身处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中,即便在股价已大幅打折、经济见底预期渐浓情况下,这些行业似乎仍难以提起市场的兴趣。

      周期股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市场分歧显然不小。有机构认为,动辄上千亿的库存已成为压制行业翻身的“顽石”。但也有机构指出,近来地方政府动作频频,投资冲动此起彼伏,这将为周期股卷土重来提供绝佳的土壤。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姚炯

      悲观者:

      周期股“不周期”

      与过去几十年的演化路径不同,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使得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复苏之路步履维艰,同时也让原来的周期股在新经济周期中的周期性大大减弱。

      中银国际证券在报告中指出,从周期角度上看,物价和库存水平有待进一步回落,而投资在这一过程中的内生属性将显著增强。对于中国经济短周期而言,CPI增速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若能回落至1%和9%以内,或许才能真正出现周期性复苏动力,而目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巨大的产能压力使得这一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原材料库存压力仍较高。截至目前,钢铁社会库存量1480万吨,同比上升;截至8月17日,铜、铝、锌期货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说明下游需求不振已波及几乎所有金属需求,且目前尚无好转迹象;煤炭生产企业库存继续上升,截至目前为2033万吨,较2月份底部上升30%;截至目前,主要化工品中甲醇、氯化钾库存较年初小幅增加,甲苯下游需求疲软,较年初大幅增加。不可否认,经济转型将很大程度削弱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复苏进程,这也成为部分机构看空周期性行业的最主要理由。

      长江证券甚至认为,此轮自2011年8月开始的经济衰退期远未结束,在经济需求下平台阶段供给面将要展开痛苦的调整去适应经济需求永久性的衰退。经济增速下平台的理由包括:作为主导产业的房地产业、建筑业增速下平台;欧美经济去杠杆对于进入WTO后贸易促进的反向消减;面临刘易斯拐点的人口红利丧失。经济底部的摸索是长期的,而遵从经济基本面的投资者在预期底部来临之前都难以趋势看好市场。因此,产能供给调整成为目前“悲观风尚”的一大论据。

      据其最新调研结果,长江证券判断,传统三季度季节性的经济环比改善低于市场预期,经济见底言之过早,调整时间将再超市场预期。主导产业下降将延长经济衰退时间,这是短期对经济的冲击之一。自2011年8月进入经济衰退期至今,衰退时间仅为十个月,从这个角度出发,乐观而言2013年后期或能见到中期生产底,中性而言2014年上半年才能见到中期生产底。

      

      乐观者:

      不要低估政策的力量

      然而,仍为目前A股中流砥柱的周期类板块是否将就此沉寂呢?对此显然存在不小的分歧。事实上,相比悲观论调,当前乐观的声音亦成一派。

      在此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虽然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基调未变,但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迟迟未现,直接影响到了政府全年“保增长”的目标。由此,以投资为主的保增长项目再度于全国范围内铺开。随着贵州、广东、上海、陕西等地方政府推出各自稳增长的投资项目,有不少人士认为这是地方版的“4万亿”袭来。此说有多大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钱从何而来?

      申万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可通过与信托合作等多方渠道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其报告显示,去年以来由于监管收紧的原因,信政合作规模和占比都有所下降,但是今年二季度规模和占比都有快速增长,规模已经达到3254亿元,占比达到5.88%,相比一季末提升了约一个百分点。

      而除了信政合作模式外,从最近地方政府对下半年经济的工作安排中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提出的融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与银行沟通、协调,力争扩大信贷;二是用好用足中央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有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将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三是积极拓展社会融资、激活民间资本;四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五是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企业债券融资等。申万认为,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资金紧张,提高稳增长政策的效果。

      如果地方版“4万亿”一说可以成立,投资拉动经济复苏预期将更为强烈,这对周期股而言不啻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据华泰证券观察,近期基建投资已经出现持续反弹,基建投资同比持续反弹至8.3%。分行业来看,电力、燃气和水供应投资同比上升至20.5%,交运、仓储和邮政投资同比回升至-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同比上升至12.8%。其报告还指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最敏感的预算内资金持续放量,而且贷款同比开始回升,投资下行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从历史数据来看,地方项目投资大约滞后中央项目投资增速6个月,今年中央项目投资在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回升,对应地方项目投资有望在三季度见底回升。

      综合多家主流券商观点看,对于宏观经济增速在三季度见底的观点也开始占据多数。招商证券报告指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改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回升、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外部经济恢复在持续等都表明经济筑底信号正在逐渐形成。

      事实上,包括广发、招商、华泰证券在内的多家主流券商均在近期发出了“增配周期股”的口号。

      广发证券报告认为企业盈利下滑风险逐步释放,基本面将由量价齐跌过渡到量稳价跌,市场有望出现反弹,建议适当增配周期股,提高投资组合的贝塔系数。周期股中建议重点关注中游投资品(如水泥、机械),适当关注出口相关的家具和纺织。

      华泰证券建议重点关注成本下行的化工,以及销量回升的工程机械板块。其报告指出,从景气周期指标来看,化工行业7月份PMI出现了新订单大幅回升、产量同步上升、销量上行,而库存减少的情况,显示下游需求有好转迹象。而随着基建投资的反弹,工程机械产销量底部出现反弹,给相关板块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