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中日韩自贸区序曲奏响
  • 债市统一
    或成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 “维稳基金”竟成诈骗聚宝盆
  •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 稳增长须消除对通胀的非理性恐惧
  • 空头市场下的淘金计谋
  •  
    2012年9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中日韩自贸区序曲奏响
    债市统一
    或成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维稳基金”竟成诈骗聚宝盆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稳增长须消除对通胀的非理性恐惧
    空头市场下的淘金计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市统一
    或成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2012-09-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日前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五周年座谈会上传出了这样的信息: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银行间场外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场内债券市场并存、分工合作、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体系。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央行、证监会、发改委成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就进一步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发展的思路达成了共识。这或许意味着市场希望统一债市的呼声将成为现实。

      目前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模已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二,成为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截至7月31日,由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量达到6.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1.1%;存量规模接近3.6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存量的57.7%。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

      然而,鉴于中国债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债券市场的功能的发展和深化,也直接影响到了融资体系的培育和金融结构的调整。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认为有管理体制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二级市场分割效率受到质疑、商业银行垄断债券、市场化风险处理机制尚未建立五大问题是症结所在。在笔者看来,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饱受各界批评的“六龙治水”式的债市“多头管理”。

      据了解,中国债券发行的监管涉及六个部门,财政部监管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央行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央票;证监会监管上市公司债发行;国家发改委则监管、审批非上市公司(企业)企业债券;银监会管理商业银行的次级债、混合资本债等资本工具的发行;保监会负责保险公司债权投资计划。这种政出多门不仅抬高了债权投融资主体的成本,也产生了很多监管盲点与漏洞。山东海龙的债券违约就是很好的证明。4月16日,山东海龙发行的4亿元短期融资券“1海龙CP01”完成到期兑付,自2006年“福禧事件”以来最受瞩目的债券市场危机就此收场。而为海龙债券兜底的,竟然是当地政府。这对于国内债券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由非市场因素驱动的不透明救助,对于中国市场却绝非好兆。世界各国债券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单靠政府行政化的管理难以解决市场风险问题,更解决不了市场发展问题。

      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割制度,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从周小川行长有关交易商协会在把成熟市场经验“引进来”的同时,要积极参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标准制定、金融秩序建设等方面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的谈话看,当前央行及更高一级的决策层希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支点,撬动债券市场的统一等以往很难推行的改革。若如此,则可预期,在“十二五”期间,还会有更多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推出,这可能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最主要战略之一。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此前表示,统一的债券市场框架已取得突破,债市的统一步伐正在加速迈进,在统一债券市场的问题上,并不完全是部委之间的利益之争,但的确需要有个较高级别的协调机制去解决债券市场统一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于中国债市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有市场人士表示,如果统一债券市场实现,那么投资者将可以使用同一个账户同时在央行主导的银行间市场和证监会主导的交易所市场买卖债券,这会激发投资的积极性,市场规模可能会迅速做大。与此同时,对于利用债市融资的企业来说,规则与标准的统一也将减小发债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

      毫无疑问,做大做强债券市场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毕竟,利率政策和债市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无法割裂,必然齐头并进。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