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中日韩自贸区序曲奏响
  • 债市统一
    或成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 “维稳基金”竟成诈骗聚宝盆
  •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 稳增长须消除对通胀的非理性恐惧
  • 空头市场下的淘金计谋
  •  
    2012年9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中日韩自贸区序曲奏响
    债市统一
    或成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
    “维稳基金”竟成诈骗聚宝盆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稳增长须消除对通胀的非理性恐惧
    空头市场下的淘金计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2012-09-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正彦

      ⊙潘正彦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50是个重要分水岭,50以下反映实体经济处于萎缩态势。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PMI指数继续下降到50%以下,且降幅并没有收敛。而8月汇丰PMI预览值向下达到47.8,创9个月新低,比7月低了1.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制造业PMI数据比较偏重于大中型实体经济,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比较偏向于中小企业。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两者“不一致”。现在两者出现了一致的指向,都在50以下,其预示的宏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走向非常严峻: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均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现实考验。

      从分项指数看,一些重要的指数两者的指向也基本“一致”: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中,新订单指数继续下降了0.3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而汇丰PMI新订单萎缩加速,新出口订单萎缩加速降至44.7,创下41个月最低点。这实际上反映实体经济在内外需上都处于下行风险之中,难有企稳迹象。

      但是,两者的一些分项差异还是值得关注。在汇丰PMI的11个分项指标中,除了库存上升,其余全是萎缩和下降。而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分项,积压订单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仍然在上升,反映大型企业的市场需求也仍然不定;但原材料库存指数大幅下降和购进价格指数明显上升,则表明反映一旦“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市场需求回升,市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就上升。这种变化到底是好还是坏,有待观察。

      最新的微观经济数据还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生存更加困难。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数据统计显示,整体经济增长显著减速。全部上市公司(包括银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同比下滑1.51%,比去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同样大幅度下降。但是,如果看一看其中的银行业,2012年上半年16家银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94%,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1.20%;实现净利润5452.29亿元,同比增长18.25%,是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3.98%。如果说,16家银行业为2453家上市公司贡献了一半的净利润,是银行业的“贡献大”。那么,也完全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2453家上市公司中的99%以上的企业,其中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仅仅创造了一半不到的盈利?制造业盈利能力为什么下降得这么快?

      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形势下,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制造业中的大头——周期性行业:有色金属、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七个行业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20%。其中,有色金属、钢铁、化工三个行业的利润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四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实体经济的主干,制造业问题近年来在不断累积。去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情况似乎不错,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31%。但细看数据,制造业的一些重点行业已显现疲态。例如钢铁业。去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收入增20.82%,但成本增长却达到23.47%,盈利能力已同比下降。当时还气势不小的汽车业已呈现冰火两重天,除上海汽车等少数车企利润大幅度增长外,多家汽车整车制造上市公司的利润基本为微增或下滑。而今年上半年,在外需不足、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投资及内需增长无法弥补外需等整体经济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作为总体经济的主体的制造业的不振反映实体经济的困境还在持续。

      显然,实体经济的困境有内外部的原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获得解决。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只有振兴实体经济,才能振兴中国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摆脱了困境,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困境。因此,除了产业转型升级,改变高耗能、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创业创新之外,别无捷径。当然,另一方面,现在可能更加重要是需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力度,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向实体经济倾斜,把更大的社会力量放到支持实体经济上,促进更多社会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特别是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包括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有效发挥信贷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支持产业升级等等。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