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忠 朱文彬 ○编辑 枫林
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推广普惠制金融显得尤为重要。受到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广东省作为外贸大省受到的冲击更是明显。如何启动内需,平衡城乡差异也是广东农村金改的重要课题。
与浙江丽水金改类似,广东梅州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也侧重普惠制金融理念的推广。梅州重点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提供了除抵押贷款之外的担保方式,如信用贷款等。同时试点了业界争议较大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贷款和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
广东农村金改既通过征信中心建设打下了商业金融的底子,同时侧重平衡城乡金融差距,增强对于农村基层金融设备的支持,缩小了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农村劳动要素流转也补缺了农村资金流转问题。
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全身心参与农村金改动力更多来自政府支持。此次金改重点金融机构主要是当地农信社、邮储以及相关涉农机构,比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然而对于广东省而言,农村金改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准,但是如何使得参与者从涉农业务中获利,长期维持涉农支农的动力,仍是个难题。
目前广东省正在推广农信社改革,而转制成农商行成为改革的主流方向。一旦转制成农商行,商业银行追逐高额利润的特性将弱化其普惠金融主力的身份。此外,此前寄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对于服务基层农户也有不少困难,“小贷公司不小贷,村镇银行难进村”的说法也印证这类机构的贴近性仍有待提高。
浙江丽水和广东梅州皆为发达省份的相对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地方存在一定金融服务的盲区。目前农村金改成功解决了金融供给端的问题,有了资金驱动农村诸多要素流动将有所加快。
但另一方面,农户需求端的开拓和提升仍制约着农村金融改革空间。因此,金融机构在改制中的盈利动机如何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完美契合仍是金融改革核心问题。
此次梅州农村金改的模式被定义为“全面征信模式+金融便利化”,然而其背后更重要的一环,是加大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包括人力、资本和政策的投入,让支农惠农措施与产业发展和金融机构盈利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成立了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大规模资本和人才的推进,盘活特色经济。而不是将农村金融作为变相的一种扶贫供给。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广东农村金改的经验就是补缺普惠制金融的短板,通过PE等产业资本进入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