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欧元区:向前难,后退更难
  • 当前推动我国内贸大发展的两大关键
  • 卡在最后一公里
  • 市场化并购整合是我国券商战略改革之路
  • 货币信贷增速背离
    预示经济低迷将持续
  • 在死之前,我想要……
  •  
    2012年9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欧元区:向前难,后退更难
    当前推动我国内贸大发展的两大关键
    卡在最后一公里
    市场化并购整合是我国券商战略改革之路
    货币信贷增速背离
    预示经济低迷将持续
    在死之前,我想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推动我国内贸大发展的两大关键
    2012-09-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注重内贸发展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而想要促进消费,形成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唯有尽早出台众望所归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扭转国内市场贸易成本竟然比国际市场还高的怪状,唯有加紧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建设。

      有两个即将出台的发展规划近日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第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部国家级内贸发展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比现有规模增长约80%。第二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目标是到2015年,争取使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3.1%提高至47.1%。

      这两个规划,着力点都在扩大内需。从已披露的情况来看,这部“促内需”新规划大体包括:尽快出台加大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办法;对家具建材等产品消费实行补贴政策;推动出台流通领域税收减免;适度调整部分消费品的消费税等。同时,在促消费支持措施方面,除补贴外,也将在免税、退税、贴息等方面展开适当探索。

      在笔者看来,促进我国内贸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经济的减速、下行势头仍在持续。看8月宏观经济数据,多项指标(例如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等)较前几个月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继续呈现低迷状况,屡创历史新低。月内新订单降幅为9个月以来最大,新出口订单更出现2009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这与发达国家领先指标萎缩相一致。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4,美国制造业PMI为49.8,均位于荣枯线以下,前者更是连续1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考虑到继续减少的PMI新出口订单,预计出口增长会进一步放缓,甚至不排除负增长。

      自去年以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小,而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也依然处于下行状态。虽然扩大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政策首选,但鉴于2009年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政府在具体做法上显得非常小心谨慎。2009年全面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显示:如果投资全面放松,将会恶化产能过剩的困局。有数据显示,早在金融危机前,2006年国务院列举的产能过剩行业只有10个,而到2009年陷入产能过剩的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这也是房地产调控急刹车后,我国钢铁等多个行业严重亏损的主因。

      在这种情形之下,消费事实上已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唯一亮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虽然名义消费增速仍在下行,但这主要是由于物价水平下降过快所致,剔除价格水平后,消费实际增速在二季度开始稳步上行。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达到4.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9年公布分项数据以来,消费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充当经济稳定器的功能充分显现。

      再看近期公布的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也印证了消费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强劲。中国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升0.7个百分点至56.3%,新订单指数环比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7%。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以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的明显回升以及信息服务业的活跃,为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针对稳增长出台的有关投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的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企业业务总量保持增长,铁路运输业、居民服务及修理业、道路运输业等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注重内贸发展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中央高层曾多次谈结构调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还专门发文系统分析了结构调整问题。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中,宏观意义上的调整结构在产业和投资上都有重要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调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外围环境不再,刺激本地服务业,设法增加国内消费于是成了重中之重。

      至于促进内贸发展的具体环节,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一是如何促进消费,二是如何建立流通渠道。诚然,收入是消费函数中最重要的变量,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9.7%,增速明显高于2010年和201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85%以上,城镇居民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消费增长。但是收入差距过大等,已成扩大消费的掣肘。可以看到,当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出台时消费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而当这些刺激政策或相关条件退出后,部分消费品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态势。所以,想要促成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唯有尽早出台众望所归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多年来过于依赖外贸出口导向型的思维,使得我国整个优势资源都投入到了外贸领域,从而忽视国内市场的建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全面萎缩,很多专家都提出要抓紧拓展国内市场,但绝大多数企业在衡量了国内市场的物流等一系列成本之后,却宁愿坐等国际市场回暖也不愿去开拓国内市场。除这些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缘故之外,更大的问题是在于国内市场的流通机制还没能很好地建立起来,以至于国内区域市场贸易成本竟然比国际市场还高,这叫企业怎么受得了?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