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特别报道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捷信消费今年盈利在望
    盼跨区经营实现突破
  • 10年国债收益率逼近年内高点
    宽松政策预期大为减弱
  • 黄金涨势持续 或遇短线回撤
  • 销售乏力所迫 保险业频现“员工自买保单”闹剧
  • 交行2012世界斯诺克·上海
    沃德大师赛正式开杆
  • 工行票据营业部
    60%以上交易量用于中小企业
  •  
    2012年9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捷信消费今年盈利在望
    盼跨区经营实现突破
    10年国债收益率逼近年内高点
    宽松政策预期大为减弱
    黄金涨势持续 或遇短线回撤
    销售乏力所迫 保险业频现“员工自买保单”闹剧
    交行2012世界斯诺克·上海
    沃德大师赛正式开杆
    工行票据营业部
    60%以上交易量用于中小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捷信消费今年盈利在望
    盼跨区经营实现突破
    2012-09-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访捷信集团亚洲首席执行官Pavel Vyhnalek

      2007年,捷信进入中国,并在2010年年底开设捷信消费,为唯一一家外资掌控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捷信中国已经将业务范围扩展到60多个城市,设有1.5万个销售点,与苏宁、国美等全国9000多家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枫林

      

      消费金融盈利前景开始逐步呈现。继北银消费、中银消费实现盈利后,捷信集团亚洲首席执行官Pavel Vyhnalek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天津捷信消费预计也将实现盈利,并寄希望跨区经营实现突破后,为初始投资带来回报。

      今年有望实现盈利

      截至6月末,北银消费已经实现800多万的盈利,中银消费据称也已盈利,捷信及锦程消费则未实现盈利。不过捷信集团亚洲首席执行官Pavel Vyhnalek说,今年捷信消费应该也将实现盈利。

      捷信集团是PPF集团的全资子公司,PPF集团是中东欧最大的投融资集团之一,截至2010年末,总资产约124亿欧元;捷信集团则专业从事消费信贷业务,业务覆盖中东欧、独联体、亚洲地区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八个国家,截至目前捷信集团已累计服务2000多万人,仅2011年就发放贷款39亿欧元。

      2007年,捷信进入中国,并在2010年年底开设捷信消费,为唯一一家外资掌控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中国共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

      在经过两年多的试运营之后,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呈现出差异化的定位。比如捷信的户均贷款额只有2000多元,而北银则超过6万,中银更高,这种定位的差异,也导致盈利速度有异,户均额度更高的北银、中银即比在消费金融市场更有经验的捷信更早地实现了盈利。

      不过Pavel Vyhnalek说,捷信并不想因此改变其定位,并解释捷信的目标市场就是在二三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仍有很多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服务的空白区,很多消费者没有过消费信贷的记录。捷信所要做的就是服务这些群体,以此区别于银行。

      且目前央行、银监会对信用卡发卡的要求也更高,捷信的定位可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实现互补,并逐渐将这些客户培养成银行级客户。与信用卡业务的重叠是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之初,被业界质疑的一大重点,并因此不被看好。

      捷信消费目前的服务模式也不同于北银、中银。其模式是与零售商合作,将其销售点直接设在零售商网点,消费者花个15-20分钟就可以直接在这些销售点获得贷款,Pavel Vyhnalek说,他们希望给消费者有如麦当劳的体验,方便、快捷、简单。

      这种方便、快捷要依赖很强大的中后台及系统。进入中国后,捷信将其在他国运作成熟、成功的系统调整后引入到了中国,但仅这些调整也花了捷信2亿欧元的成本,这个系统可以支持捷信在一天内处理10万笔贷款申请。

      强大的中后台系统以及服务模式是目前捷区别于北银、中银的重要原因。据Pavel Vyhnalek说,北银、中银的模式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更相似。

      对销售促进作用空间大

      捷信集团在多个国家都有成功的消费金融运作经验,包括俄罗斯、越南等地。据Pavel Vyhnalek称,在俄罗斯,捷信对合作的零售商销售量提升高达40%,在其本土捷克,对其合作的零售商比如乐购,销售的提升作用也高达35%。

      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中国还相对较小,比如在天津,捷信对零售商销售的提升只有10%,Pavel Vyhnalek说,不是捷信做不好,而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仍是新生事物,市场的培育、消费者的教育都需要较长时间,相关政策和法规还在建设中,需要消费金融机构在试点经营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身。

      Pavel Vyhnalek很看好中国的市场,尤其在中国希望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判断,2005年至2010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并有预计在随后的5年增速将继续维持在25%左右,到2015年总计为21万亿人民币。

      捷信认为,如此巨大的规模为整个金融行业,尤其是消费金融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整个捷信中国目前已有客户数达到200万,其中100万是今年一年的新增量,发展尤为迅速。

      Pavel Vyhnalek说,他们看好亚洲市场的原因还有一点,在俄罗斯他们花了5年时间实现了盈利,但在越南他们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盼放开跨区经营

      不过他也提到,之所以在越南仅花一年半的时间就能盈利,是因为他们可以将业务在越南全国予以推广,但在中国这点仍然受限制。

      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仍只局限于各自所在城市,这是目前捷信最希望有所突破的一点。据Pavel Vyhnalek说,他们与银监会就此做过了充分的沟通,且从沟通的效果来看,跨区经营挺有希望。

      “我们在中国投资了2亿欧元,需要通过跨区经营加快发展,对初始投资有所回报。” Pavel Vyhnalek说。

      目前捷信中国已经将业务范围扩展到60多个城市,设有1.5万个销售点,与苏宁、国美等全国9000多家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但除了下设在天津的捷信消费外,其他城市都是以担保公司的形式去介入消费金融业务,颇受制约。

      除了盼望跨区经营试点的放开,捷信也有意尝试做网上贷款业务,就像阿里巴巴一样,这是突破区域限制的一个方法。据Pavel Vyhnalek说,目前他们在捷克、俄罗斯已有网上信贷业务,捷信在中国的系统也支持网上贷款业务,如果中国银监会许可,他们可以在明年上半年就上线这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