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户步入定制时代
基金公司接受投资者组团“调研”,显示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基金公司寻求从传统产品导向型的发展思维中跳出来,向“贴身服务”模式转型的愿望。
⊙记者 丁宁 ○编辑 王诚诚
当基金专户领域的竞争与分化加剧,手握重金的大客户们对于“一对多”产品管理人的挑选眼光也越来越严苛。记者获悉,昨日80多位身价百万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组团赴基金公司调研,考察其投资能力,并对相关产品投资运作交换意见。分析人士表示,竞争倒逼基金公司从产品导向转型,“一对多”业务或将步入定制时代。
投资者“调研”管理人
问:“目前是不是介入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好时机?”
答:“首批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资质总体较好,但是近期有些分化;尽管一些品种给的票面利率可能已经达到12%了,但我们还是不敢拿;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最重要的还是看它的资质和担保情况。”
这是记者昨日在富国基金见到的一幕。昨日下午,80多位百万以上级别的投资者集体调研富国基金,考察其债券投资能力。据参与现场调研的人士透露,双方主要针对该公司的一款债券专户产品交流了意见。
据悉,上半年第三方销售机构诺亚正行与富国基金合作,根据客户投资需求,定制了一只债券“一对多”专户产品;目前,其第二只定制专户产品也已推出,专注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并不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操作,客户的此番调研,就是“冲着”这只产品而来。
“我对富国的人说,信用债基金收益不是问题,短期收益要想做到第一名,只要加大杠杆,降低评级,加长久期,收益自然上去,但是风险会很大。”上述人士表示:“他们的反馈是,会在趋势行情下做出升降杠杆的决定,严格风控,并且通过自己内部的信用评级研究审慎选择标的。”
另一位调研者想了解个人投资者买信用债和通过基金公司买信用债有什么不同,富国方面回答说:“并不是所有的信用债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即便个人可以参与的品种,往往会有20%的利息所得税,而通过基金公司投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倒逼转型 “定制”产品
在沪上某基金分析人士看来,基金公司接受投资者组团“调研”,显示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基金公司寻求从传统产品导向型的发展思维中跳出来,向“贴身服务”模式转型的愿望。
该人士表示,三年前,基金“一对多”业务正式起航,基金公司谋划着百万富翁争相赴宴的美好蓝图;三年后,专户市场的分化愈演愈烈:一些产品因运营乏善可陈最终黯然清盘,一些产品则因市场定位明确、业绩优异而得到资金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高净值客户对于专户管理人越来越苛刻的甄选。
“而如何让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是转型的关键,”该分析人士表示:“简单说,就是要给投资者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事实上,基金在产品领域的“定制化”思路已渐有苗头。
专户方面,不久前,光大保德信基金一只一级市场定向增发专户理财产品短期内发行规模超过5亿元;4月,其推出的一款主投协议存款的短期理财型专户产品也取得销售佳绩;在公募产品方面,嘉实基金去年底推出的嘉实安心货币则主要针对外资企业为主的机构客户现金理财需求量身定制,为其提供流动性和安全性较高的现金管理工具。
分析人士称,激烈竞争倒逼之下,无论公募专户,无论股基债基,如何在设计之初做到与众不同又切合投资者需求,如何在营销推广中提高客户黏度,考验着基金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的智慧,也将成为基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