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资产规模虽已突破5.5万亿,直逼金融业第二把交椅,却仍然没有摆脱“不招人待见”的命运。而信托被边缘化,也反映了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若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信托业需坚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坚持产品和业务创新,实现“融资工具”角色的转变
⊙记者 团圆 ○编辑 王诚诚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从宏观调控、机构布局、市场体系、机制改革、金融监管以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的金融业做出了详细规划,对银行业、证券业(包括券商、基金和期货公司)和保险业都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甚至对作为“非正规军”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行都有提及,唯独少了“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业,报告通篇也无“信托”字眼。
信托业资产规模虽已突破5.5万亿,直逼金融业第二把交椅,却仍然没有摆脱“不招人待见”的命运。业内人士指出,信托缺位的原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直接原因是随着各个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全面铺开,对信托公司业务产生挤出效应;内在原因则是目前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不高,“融资工具”角色没有根本转变,尚未成为典型的金融机构。
横向扫描各类金融机构,银行理财业务凭借商业银行网点、投资起点低等优势,在资产管理市场举足轻重,并有取得正式资管牌照的可能;新《证券基金法》出台后,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将得以放开,私募基金也会成为正规军;8月出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也基本确立了券商代客理财业务体系;另有18家期货公司申请资管业务,部分已获证监会受理。
目前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前景光明,相比之下,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相对单一,容易被“边缘化”。而信托被边缘化,也反映了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
更重要的是,目前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不高,“融资工具”角色没有根本转变,从信托公司集合信托产品发行上看,项目融资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投资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均可从事此类业务,信托公司业务缺乏独特性。
普益财富信托业研究员范杰认为,《规划》虽然没明确提到“信托”字眼,但却给信托业不少提示。
首先是资产管理业务参与机构增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期货公司都在大力拓展自身的资产管理业务,无论是在优质产品的选择上还是在客户的争夺上,都对信托公司构成竞争。除此之外,私募债以及其他新型金融工具将会对信托公司的投资构成竞争。实际上,近期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对信托公司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次,监管套利将被严管,跨市场、跨机构套利难以进行。信托业从银信合作业务开始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吃政策饭,吃套利饭。而从近几年的监管思路来看,通过信托监管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趋势将在“十二五”剩下的几年里延续。
再次,金融机制的完成,利率市场化将会给信托业带来严峻挑战。信托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利率管制,虽然《规划》没对利率市场化的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趋势不会改变,会给信托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十二五规划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坚持产品和业务创新,信托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范杰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