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专 版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资本蜂拥背后
    警惕股东沦为“空壳”
  • 千亿资金涌入 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
  •  
    2012年9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资本蜂拥背后
    警惕股东沦为“空壳”
    千亿资金涌入 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本蜂拥背后
    警惕股东沦为“空壳”
    2012-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铃 ○编辑 枫林

      

      随着近百家待筹保险公司揭开面纱,千亿资本蜂拥保险业的欲望顿时跃然纸上。然而,来自一线的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待筹险企对参股股东筛选不严格,或存在“空壳”股东嫌疑,而长期处于待批状态。

      实业企业想要涉足保险业的意愿虽然强烈,但要拿到监管层的一纸批文并不容易。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有的待筹保险公司已经等了七八年,却依旧没有拿到筹建批文;但有的待筹保险公司递交筹建申请不到一年,就能火速获批放行。

      据一家短短一年时间就获准筹建的保险公司透露,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东背景明确、资金实力充足、股权架构清晰;而另一家盼了两年多才拿到筹建批文的保险公司告诉记者,由于牵涉民企较多,对此监管层可能心存疑虑,审核时间相对拖长。

      主业低迷,让不少实业企业,对朝阳产业保险业充满了向往。但其中鱼龙混杂,有真正看好保险行业的企业,希望能将经营保险公司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能够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也有部分企业,只是抱着“炒牌照”的投机目的,希望几年后就能赚钱走人。

      尤其是一些待筹中的保险公司,股东数量多达二十多家,股权架构复杂难判,个别股东因成立时间短、资金实力弱、背景不详等原因而被疑似为“空壳”股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空壳股东”表面上看是投机者,但实际上很可能背后隐藏着“影子股东”,在替某些企业或个人进行“代持股”。

      国内相关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原则上,保险公司单个股东(包括关联方)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20%;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持股不得超过50%。

      “不排除因受到上述限制,某些股东为了拿到保险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找其他股东进行代持股交易,为此支付于代持股股东相对可观的收益。”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称,“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容易造成一股独大。”

      不过,随着监管部门对于参股保险公司股东的要求日渐细化,相信这样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近年来,保监会相继出台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保险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办法》等,对于保险公司股东及控股股东的资质要求进行了严格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空壳”股东、“影子”股东、代持股等现象切实起到了防微杜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