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路演回放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圆桌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十年国债收益率指路 债基“沙场秋点兵”
  • 收购企业完全放权 巴菲特无为而治万众归服
  • 分级指基A类份额上演“防守反击战”
  • 比股神还神的指数基金
  •  
    2012年9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十年国债收益率指路 债基“沙场秋点兵”
    收购企业完全放权 巴菲特无为而治万众归服
    分级指基A类份额上演“防守反击战”
    比股神还神的指数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购企业完全放权 巴菲特无为而治万众归服
    2012-09-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刘建位

      

      一、巴菲特小故事

      1967年,巴菲特以600万美元收购了联合零售商店。这家公司主要业务以折扣价格销售女装,在芝加哥、纽约等城市有80家商店,年销售额4400万美元。

      但是巴菲特整体收购后需要再找一个经理人。于是他非常诚恳地请求罗斯纳继续留任一段时间。罗斯纳答应只留任半年,到年底就把企业完全交给巴菲特新找的经理人。可是他一干就是15年。

      罗斯纳78岁退休时告诉巴菲特:“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忘了你买下了这家企业,而且我忘了我卖掉了这家企业。”

      想一想,巴菲特就像忘掉了自己收购了这家企业一样,可见他给下属企业经理人多么充分的自由。正如《道德经》所说: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二、《道德经》大智慧

      《道德经》第34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事物发展是服从普遍规律的,普遍规律可以左右和影响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我们常说的大道本质上是就普遍规律。一个圣人,要做大事,必须符合大道。按照大道行事的圣人,很多事物都依赖于他才能办成,很多人依赖于他才能生活和工作,但是他却任他们自由生长,一点也不干涉,甚至一句话也不说,只行不言之教。办成大事,成就大功,却不归功于自己,认为自己只是按照普遍规律行来而已。真正的圣人爱护和养育万物,却并不因此要成为万物之主,一直没有任何主宰和占有万物的欲望,欲望可以说极小。万物归附,却不做万物之主,而是爱护万物任其自由成长,其胸怀可以称得上极大。正是因为按照大道行事的对人,始终只以普遍规律为大,而不是自以为大,更不是自私自利只为了占有更多把自己做大,所以才能办成大事,成就大功,成为万众归服的大人物。

      三、刘建位道解巴菲特

      现在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总资产超过人民币2.5万亿,净资产超过人民币1万亿排名第一,下属70多家公司,其中有8个是世界500强。巴菲特怎么能够通过收购把原来只是一家纺织厂的伯克希尔做到这么大?

      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如此向卖方描述他收购企业是多么与众不同:

      “伯克希尔是一个相当不同寻常的买方。我们收购企业是为了拥有企业,但是我们在母公司总部并没有也根本不希望会用任何负责管理下属公司运营的经理人。我们拥有的下属子公司企业自主经营的程度高得令人吃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年的重要下属企业的经理人们,从未来过位于奥马哈的公司总部,甚至他们彼此从未见过面。如果我们收购了一家企业,卖方将会继续管理企业,和他们出售企业以前完全一样。”

      “为了纳税的目的,我们需要收购其余80%的股权以合并利润,这一步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于我们来说同等重要的是,负责经营企业的家族成员作为企业所有者继续留下来。很简单,除非我们认为企业现任管理层中的核心成员将会作为我们的合伙人(持股20%)留下来,否则我们根本不会收购。我们不能用合同来约束你继续留下来;我们只能信赖你个人的承诺。”

      事实上,巴菲特整体收购之后,从不干涉任何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平时给经理人非常大的自由,在企业需要资金支持进行重大投资时又能给予最大的支持。这是那些企业经理人给巴菲特打工甚至比给自己打工还要卖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二级市场大量买入股票成为前几大股东并非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巴菲特更是几乎从不干涉,甚至和企业经理人从没有见过面。也正是因此,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企业王国总部尽管只有28个人,却能管理资产超过2万亿人民币员工超过25万人的下属70多家企业,正如《道德经》所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再想想看,你就会明白,巴菲特为什么成了世界首富却把85%的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