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古称 邑、都昌,秦朝设县,宋朝定名,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沿革史。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6个镇、3处街道、691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8万,是著名的“中国丝绸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溴·盐之乡”
昌邑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形成了以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为支撑的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水产养殖、绿化苗木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3.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8.6亿元。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谐文明开放的昌邑,正以宽广的胸襟迎接四海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约黄金海岸 放飞蓝色梦想
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节点位置,发展机遇得天独厚。控制面积6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3公里,浅海面积430万亩,滩涂30万亩。辖下营工业园、柳疃工业园和龙池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加快实施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滨海昌邑”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开发。一是实施科学规划,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确立了打造“一城、一区、一港、四基地”的发展目标。“一城”,即建设经济发达、配套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一区”,即利用3年时间把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滨海经济开发区。“一港”,即加快建设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四基地”,即打造1000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基地、2000亿元规模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2000万吨规模的临港物流基地和较大规模的绿色能源基地。二是完善设施配套。目前,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0多亿元,配套面积超过90平方公里,构建起了616平方公里的滨海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北部沿海生态产业隆起带。投资9亿元实施公共服务、商住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港口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加快潍坊港东港区(下营港)建设,打造拉动滨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建港前期工作正在加快进行,与港口配套的疏港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四是推动产业聚集。突出产业链招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目前,已落户项目125个,总投资400多亿元。五是完善服务机制。制定了《昌邑滨海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在规费收取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推动行政服务重心下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零距离”服务。
丝绸之乡 纺织基地
昌邑市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周朝,盛于明清,“茧绸之名,溢于四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昌邑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全市现有纺织企业2500多家,纺纱能力180万绽,织造能力35亿米,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纺纱、织造、印染及后整理、丝绸、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门类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丝绸之乡”;“昌邑丝绸”则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昌邑市纺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先后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了先进设备,每年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品种200多个, 40多条圆网印花生产线是长江以北圆网印花生产最集中的地区。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昌邑市着力抓好市场建设。2000年,中国轻纺城钱清昌邑原料市场开工并建成投入运营,拥有营业房400套及完善的配套仓库,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年交易额8亿元。2005年,规划建设了中国棉纺城,项目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总体规划为棉纺、服装、鞋帽、小商品百货等四大市场交易区。一期工程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年营业额80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整合中国最大棉纺产业基地、全棉纺产业链、专业化运营、现代化市场等众多优势,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
绿色名片 苗木大市
按照“构建平台、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做强产业”的思路,昌邑市将苗木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高起点高品质,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全市苗木规模由2003年前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多亩,500多个品种,一跃成为长江以北第一苗木大市。2008年,获得“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称号,成为昌邑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昌邑市注重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工商资本注入苗木业,扩大苗木业户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注重培育本地研发机构,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苗木品种,培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优势。目前,昌邑花木场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地被植物超市,成立了宿根地被植物研究所,筛选培育各类地被植物200多种,“雪原1号”常夏石竹获得国家专利,被推荐为草坪植物替代品种。
为帮助苗农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2003年昌邑市举办了山东(昌邑)苗木交易会,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2006年又吸引了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的“加盟”,逐步把绿博会办成了专业性的绿色高端峰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9届绿博会,累计参会人数30多万人,苗木年交易额10亿元。绿博会已成为昌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经贸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同时,苗木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掀起了生态旅游热潮,绿博园被认定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每年吸引游客达50多万人。
潍水新城 渤海绿都
昌邑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聚水之灵气与绿之神韵于一体,风光无限,生机盎然。
潍河纵贯昌邑南北,在昌邑境内全长64公里。近年来,昌邑市加快实施沿潍河发展、跨潍河发展战略,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全面加快总投资180多亿元的城市道路、拆迁改造、绿化亮化等9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魅力。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惠及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编制完成了《“智慧昌邑”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昌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生态、宜居、园林”的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投资1亿多元实施拦河蓄水工程,在潍河上建设了4座橡胶坝和1座防潮蓄水闸,进一步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此外,引潍河水入城区,规划建设了天水路、交通街和同大街三大城区水系,勾勒出“一水护城将绿绕,树荫照水爱晴柔”的优美画卷。同时,昌邑把提升绿化水平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绿化投入。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9%,“水”和“绿”的元素已经沁入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昌邑坚持把城市文化作为科学发展的底蕴和动力,深入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用文化助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了一系列博物馆,昌邑市文化中心被确定为2013年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承办场所之一。
(CIS)
昌邑名片
中国丝绸之乡
华侨之乡
中国溴·盐之乡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
中国超纤产业基地
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品牌50强
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
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
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山东省铸造业基地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
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
山东省环保模范城市
山东省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