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专 版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专 版
  • A13:专 版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晨光稀土作价33亿借壳
    S*ST天发或迎华丽转身
  • 五矿稀土拟借壳*ST关铝 盈利大幅波动受关注
  • 云南锗业拟3150万收购锗矿
  • 民企背景ST公司自救乏术
    高价进入者无奈腰斩割肉
  • 汉得信息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怡亚通拟募资6.35亿投向“380平台”
  • 江南红箭收购方案揭盖
    中南钻石预估值约40亿
  •  
    2012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公司·纵深
    晨光稀土作价33亿借壳
    S*ST天发或迎华丽转身
    五矿稀土拟借壳*ST关铝 盈利大幅波动受关注
    云南锗业拟3150万收购锗矿
    民企背景ST公司自救乏术
    高价进入者无奈腰斩割肉
    汉得信息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怡亚通拟募资6.35亿投向“380平台”
    江南红箭收购方案揭盖
    中南钻石预估值约40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企背景ST公司自救乏术
    高价进入者无奈腰斩割肉
    2012-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邱江

      

      今年下半年以来,部分ST股出现股价暴跌后资金反而疯狂出逃的景象,如*ST国药、ST德棉等,俱是大股东或重要股东或市场“主力”通过大宗交易持续减持,折算其价格,仅约为原进入成本的一半。

      “昔日高价买壳、今朝腰斩割肉”,折射出民营资本掌控下的ST公司险象环生的资本运作生态——主业颓败、资金断流、政策打击、自救乏力。

      

      民营资本“腰斩”出逃

      9月25日,*ST国药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100万股,成交价格4.86元,卖出席位为长江证券武汉武珞路营业部,买入席位为海通证券深圳华富路营业部。

      2012年9月以来,*ST国药接连发生8笔大宗交易,合计股数达到900万股,合计金额4384万元,卖出席位主要是华鑫证券上海惠南镇人民东路营业部、长江证券武汉武珞路营业部;买入席位为华泰证券上海牡丹江路营业部、海通证券深圳华富路营业部。

      截至目前,*ST国药总股本不过1.956亿股,900万股的大宗减持量已经达到总股本的4.6%,影响不可谓不大。耐人寻味的是,公司上一次减持要追溯到2009年,折射今次减持更有意味。

      9月25日,*ST国药再次公告,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30日至9月21日期间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及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公司股票共计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截至9月21日收盘,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尚持有486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86%。

      从目前迹象来看,武汉新一代的减持出逃之路或才开始。

      资料显示,2009年4月12日,上海仰帆以其持有的10%上海凯迪股权作为对价,获得徐进等原股东持有的武汉新一代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ST国药的5500.43万股股权,占*ST国药总股本的28.12%。

      2009年5月13日,*ST国药公布资产重组方案,上海仰帆和自然人徐进拟将旗下上海凯迪全部房产资产以定向增发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房地产资产整体借壳上市,*ST国药主业将转变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但是,在等待2年后,2011年8月3日,*ST国药一纸公告宣布撤回重组申请文件。

      对于上海仰帆三年前入主*ST国药的成本,*ST国药董事长龚晓超表示:“大股东的持股成本由于涉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处理,具体金额尚不明确。”

      记者简单估算,上海仰帆以10%上海凯迪股权对价获得武汉新一代100%股权,而在*ST国药的资产重组方案中,上海凯迪的资产预估值是20亿至25亿元,10%股权就是2亿至2.5亿元。此外,上海仰帆间接控股*ST国药后,武汉新一代投入近3亿元资金用于公司的债务清偿。两笔投入合计金额超过5亿元,按照其持股量5500万股计算,成本接近10元/股。武汉新一代上述减持时间段内的股价均值与之相比,近乎腰斩。

      

      民企救壳ST乏术

      入主三年,今朝出逃,民营资本对ST公司后市的预期可见一斑,且此类景象在今年下半年并不鲜见。如ST德棉,9月以来频频现身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公司公告显示,减持者为第二大股东北京东景圣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据披露,东景圣锦于9月14日、9月17日共出售6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8%。此次减持后,东景圣锦仍持有87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5%。在此之前,东景圣锦还分别于9月3日和7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共出售850万股,占比为4.85%。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8日,东景圣锦以协议方式受让ST德棉原大股东德棉集团持有的2351万股公司股份,成为二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东景圣锦当时收购价格为10.3元/股,而如今的出售价格仅为一半。

      *ST国药、ST德棉重要股东持续减持背后的动机与初衷为何?

      据查,*ST国药2012年半年报显示其仍亏损195万元,且公司净资产为-1.7亿元,每股净资产为-0.87元。按照监管层新规,2013年退市风险极大。

      据此前常见的ST公司自救法门,只需实际控制人自掏腰包,以定增注资形式使净资产“扭正”。而上海仰帆却选择了持续出逃,或显示其自身资金实力令人忧虑,不愿意再继续投入。

      ST德棉情况稍好。今年5月14日,ST德棉发布定增方案,拟发行不超过95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5.54元/股,募资约5.3亿元,用于家纺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市场并不认可该方案,同时又遭遇政策打击ST股,公司股价很快跌破定增底价。

      至8月,ST德棉修订定增方案,发行数量定为98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5.44元/股,募资约5.3亿元,用于收购科农林业和万森木业100%股权。

      市场当时解读,ST德棉通过调整定增方案,替换更“诱人”的募投项目以及下调底价,以期重获市场追捧。方案发布后,公司股价果然连续拉出多个涨停。

      但好景不长,公司股价随即掉头向下,再次跌破定增价。在此背景下,东景圣锦竟以低于定增价5.44元的价格持续减持,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极不看好未来定增可以实施。

      综上可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相较国企ST可由政府出手挽救、行政式重组,民营资本重组ST公司或已陷入绝境——无资金也无资产再来运作ST股。未来,该板块或持续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