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上证面对面
  • A1:公 司
  • A2:专 版
  • A3:专 版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动向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专 版
  • A13:专 版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把握价值投资机遇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
  • 广州市民办公积金贷款
    可绕过按揭公司
  • A股估值已处历史新低 QFII、产业资本大举入场(上接封一)
  • 证监会政策频出提振信心(上接封一)
  • 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许可证发布 多家上市公司入围
  • 会议密集召开海工业景气度向好引关注
  • 水利部: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
  •  
    2012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要闻
    把握价值投资机遇 加快推进产品创新
    广州市民办公积金贷款
    可绕过按揭公司
    A股估值已处历史新低 QFII、产业资本大举入场(上接封一)
    证监会政策频出提振信心(上接封一)
    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许可证发布 多家上市公司入围
    会议密集召开海工业景气度向好引关注
    水利部: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会议密集召开海工业景气度向好引关注
    2012-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会议密集召开

      海工业景气度向好引关注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朱贤佳

      

      全球重新步入高油价时代,南海开发则如火如荼,这一切都使得海工市场再度活跃。后者从近期相关会议召开的密集程度就可见一斑。加上本周举行的海工高峰会议,过去短短一个月内至少有4次海工论坛、展会先后在国内召开,凸显业界对海工前景的看好。而一些上市公司更纷纷表达了在该领域扩大投入的意愿。

      “目前,欧美及日本公司的优势在设计和高端配件领域,而亚洲国家、尤其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正在快速崛起。在相关规划引导下,应把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行业重点使命。”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在本周峰会上说。

      他同时也指出,尽管中国自己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已成功开钻,但仍有三分之二的装备主要靠进口,“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造船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都需要有一个加速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下一步要提高工程总包、前期基本设计以及核心的关键配套设备供应的能力。”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论坛”上,这位海工领域权威专家预计,在未来5年内,一个新的海工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即将到来,海洋油气的开发将向深水极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