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剑平 王春晖
今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大幅下降;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我国经济减速下行,内需减弱。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中国去产能化加剧。
在经济的潮落之中,转方式、调结构既是经济调整期的必须,又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笔,透露着未来经济发展的端倪。随着潍柴集团海外并购身影频现、歌尔声学弱市之中的牛气冲天,资本市场的眼光被吸引到山东的中部——潍坊市。
今年上半年,潍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994亿元,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潍坊经济增长的平稳态势,显现了其战略转型初获成功。
产业转型是基础,城市转型是先导,社会管理转型是保障
潍柴集团并购意大利法拉蒂、德国凯敖让我们看到了潍坊大型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进军的身影;歌尔声学今年以来在弱市之中的强劲走势让我们看到了潍坊的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潍坊市工业基础雄厚,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已有4个,除此之外,一直以来,潍坊还是全国农业方面的一面旗帜。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沿着价值链向高端走。雄厚的工农业基础,一方面使潍坊的企业提前感知到转型的必要,另一方面,过往的历史也会拖住未来的步伐,既有的产业结构成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制约。对此,潍坊市高层领导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转方式调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产业转型是基础,城市转型是先导,社会管理转型是保障。为此,他们希望通过集中力量推动这三个转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
一是产业转型。产业是富民强市的关键。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升农业的优势地位,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效率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作,争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着力提高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的比重;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由一般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高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提高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迈进,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支持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骨干企业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
二是城市转型。城市是引领区域发展的载体。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最珍贵的资源,扎实推进“生态潍坊”建设,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更加注重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带乡、相向发展、整体提升的新格局;更加注重城市资源整合,切实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凝聚力、资本的吸引力、创新的推动力。
三是社会管理转型。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注重安全管理,把安全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共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民主管理,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广泛集中民智、凝聚民力。
构建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框架
创新是战略资源,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围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潍坊市初步构建起了技术创新的主体框架。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自主研发体系不断健全。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50亿元,获得专利授权4923件。涌现出了潍柴动力、盛瑞传动、浪潮华光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盛瑞传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打破了长期以来高档变速箱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二是以公共研发平台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为目标,突出抓好研发、产学研、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2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家。三是以高新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提升到新层次。建成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6家,形成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等一批特色园区,参与了国家综合性新药创制大平台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2011年潍坊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5%。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热泵装备制造安装、生物质能发电、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等为主的生产体系。半导体照明形成了从LED外延片生长、芯片制作、器件封装到应用产品设计生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305亿元,形成了以歌尔声学、共达电声为代表的电声器件产业集群,歌尔蓝牙耳机ODM(自主设计和加工)业务规模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新医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22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实施高端引领、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战略合作,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膨胀发展。潍坊的目标是:到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医药都达到500亿元规模,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分别达到300亿元和200亿元,整个新兴产业争取达到3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
借力蓝黄引擎,突破蓝色经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潍坊正处在蓝黄交汇、功能叠加的重要位置。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山东半岛的咽喉地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独具“两区”叠加优势。同时,就发展海洋经济而言,潍坊的北部沿海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在建设泰青潍天然气输送管道和通往黄岛、莱州的输油管道,为发展盐化工和油气化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北部沿海地区有4462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和滨海平原,可建设开发的非耕地达314万亩,这样充足的土地资源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围绕着“两区”建设,潍坊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确立了“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一带”,就是把北部滨海地区作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核心带动带;“一体”,就是以潍坊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为主体,重点发展高端产业;“两翼”,就是以诸城和高密为东翼,以青州和临朐为西翼,加强与青岛、日照和内陆地区的联系互动;“多点”,就是以各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多点支撑,加快向海洋产业、高端产业转型。
其次突出重点区域带动。把潍坊北部滨海地区作为“两区”建设的主战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承接科学投入的最大空间,加快推进以潍坊滨海区为中心,寿北、昌北为两翼的三大板块开发建设。开发北部、走向大海,是潍坊人民多年来的梦想,现在,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天投入发展的资金都超过1亿元,每3天就有一个项目引进,每5天就有一个亿元项目落地,潍坊用“滨海速度”,勾勒着北部新城未来的轮廓。
三是在发展和服务海洋经济上奋力突破。积极承接周边沿海城市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延伸,发展海洋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和滨海农牧业“八大产业”,努力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四是区域合作重点突破。全面加强与临海城市的合作,重点推进青(岛)潍(坊)蓝色经济发展一体化。
吸引增量资本助推战略转型
资本逐利而生,在经济发展转型期,如何吸引到增量资本——并引导增量资本不以短期赢利为目的,而是以符合地方的区域与产业规划为前提,投入到未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去,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助一臂之力,已成为摆在各地方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招商引资中,潍坊非常注重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研究出台专门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大力引进外地配套企业来潍坊落户,完善和提升当地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集群发展的产业形态。今年,他们研究出台了《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对各类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紧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进行区域规划中一个重要原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集中到不同的园区。可以说,当前,各类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主战场。
为此,潍坊加快培育特色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板块和区域,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布置相关联的项目,对部分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聚集效果不理想的园区进行整改。扶持特色园区建设为主导产业服务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