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圆桌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专 版
  • A10:股市行情
  • A11:市场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长假“终结”高收益
    银行理财宜长不宜短
  • 节前一周信托产品“跑量” 收益率续跌
  • 大小公司齐上阵 基金盼龙年“生子”
  • 理财超市
  • 以“活”取胜 前三季度近半数股基获正收益
  • 大额资金谨慎对待反弹
    ETF未改净赎回命运
  •  
    2012年10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长假“终结”高收益
    银行理财宜长不宜短
    节前一周信托产品“跑量” 收益率续跌
    大小公司齐上阵 基金盼龙年“生子”
    理财超市
    以“活”取胜 前三季度近半数股基获正收益
    大额资金谨慎对待反弹
    ETF未改净赎回命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长假“终结”高收益
    银行理财宜长不宜短
    2012-10-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由于敏感的季末时点已经过去,此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难见踪影,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宜将投资期限适当延长,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记者 金苹苹 邹靓 ○编辑 于勇

      

      之前由于季末和双节因素的影响,9月末的银行理财市场可谓“硝烟再起”,随着季末资金面紧张以及存贷比考核压力增大,各家银行纷纷依靠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引资金。在9月中下旬,银行发行的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提高,不仅年化收益率在4%—4.9%之间的理财产品数量颇多,年化收益超过5%、甚至6%的产品也屡见不鲜。

      而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就在9月的最后一周,市场上发行的最为常见的1个月至3个月期限和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22%和4.39%,比起之前一周分别提升了0.16%和0.11%。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情况在长假结束后得到了迅速的改变。根据财汇资讯的统计,在长假期间和长假结束后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迅速下滑。统计显示,在10月的前8天发行的16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大部分期限处于1-6个月之间,其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64%,尚未达到此前4%以上的平均水平。

      “通常在季末因素消除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这已经属于众所周知的‘秘密’。”某国有大行理财师告诉记者。他同时指出,目前由于全球各大央行均在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亦将以宽松为主,“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想要提升,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对于那些稳健性投资者来说,眼下若要锁定较高的收益率,可以市场的情况和信用品种的利率水平做参考,关注当前市场上投资期限较长的产品。

      “最好是购买期限在6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这位理财师表示,从实际收益率水平看,不仅短期产品的收益率普遍比不上中长期理财产品,从资金利用效率看,由于理财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募集期,其收益率水平还将因为实际投资时间的延长而被摊薄,故而为了获取所谓的“流动性”,投资者购买短期产品有些“得不偿失”。

      而对于那些仍想继续博取较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该理财师则建议适当购买一些在年末前到期的产品。“年末又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时点,很多‘跨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如果在短期内有资金需求,且还想赶一下年末的‘高收益快车’,则建议购买1-3个月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