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调查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报告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恐华综合征”该治治了
  • 金融业信心降至冰点 IMF惊呼“非常脆弱”
  • 金融交易税欧洲闯关
    银行业联盟迈进一步
  • ■外媒声音
  • 利空齐袭 金融市场切换到避险模式
  • 两位美国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 ■高管回应
  • 调查报告显示两成美企财报“造假”
  • 743万辆 丰田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召回
  •  
    2012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恐华综合征”该治治了
    金融业信心降至冰点 IMF惊呼“非常脆弱”
    金融交易税欧洲闯关
    银行业联盟迈进一步
    ■外媒声音
    利空齐袭 金融市场切换到避险模式
    两位美国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高管回应
    调查报告显示两成美企财报“造假”
    743万辆 丰田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召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查报告显示两成美企财报“造假”
    2012-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梁伟

      

      随着美铝打响头炮,最新一季的美国上市公司财报期周二正式启幕。就在投资人翘盼从公司三季报中找寻后市投资方向之际,一份颇具分量的调查报告却为这个财报季蒙上了阴影。

      美国埃默里大学和杜克大学的教授们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揭示了美国这个最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财报也并不那么可信。

      根据该报告,去年对美国若干上市公司CFO进行的匿名调查显示,至少有20%的受访公司称,有过“操控”盈利或是利用激进的会计处理手法来“合法改变”财报结果的经历。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受访CFO们用来“操控”盈利数字的会计处理手法,从程序上看是完全合法的。

      作为该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杜克大学的格雷厄姆教授指出,在20%承认操控盈利数据的上市公司中,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多达40%的“造假”公司是把盈利数据做低,而非做高。

      调查者们发现,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愿意主动做低业绩,主要是为了在未来造成业绩大幅提升的假象。

      从最近几个季度的经验看,在季报期开始前,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降低市场的业绩预期,进而为最终发布的业绩创造“超预期”的可能。

      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根据机构统计,二季度季报发布前,尽管外界普遍看淡业绩表现,但最终,美国上市的公司二季报有高达65%超预期。“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人反思,作为投资人,当上市公司季报发布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这些盈利数据做出解读。”格雷厄姆说。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格雷厄姆指出,投资人应该看淡单个季报期的企业业绩数字,转而更多地从较长时期来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相比盈利数据,格雷厄姆认为,现金流是衡量企业表现的最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