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财产公示不妨从新公务员开始
  • IMF机制改革大趋势不可阻挡
  • 吸纳澳元的机会来了吗
  • 关停稀土企业他乡“重生”
  • 少变,或许是当下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 以汇金增持来研判市场趋势未免一厢情愿——关于A股救市的话题之五
  •  
    2012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财产公示不妨从新公务员开始
    IMF机制改革大趋势不可阻挡
    吸纳澳元的机会来了吗
    关停稀土企业他乡“重生”
    少变,或许是当下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以汇金增持来研判市场趋势未免一厢情愿——关于A股救市的话题之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MF机制改革大趋势不可阻挡
    2012-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敬伟

      ⊙张敬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周末在东京闭会。原定在年会上完成的IMF份额改革,因一些成员国的“拖沓”而徒生枝节。若这次份额改革完成,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994%升至6.390%,跃身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同时,金砖国家也都将跻身前十。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新兴国家将赢得更多话语权,甚至在形式上出现各占半壁江山的新旧体制博弈格局。这显然不是西方强国所乐见的。而代表这种新旧博弈的标志性国家,自然是中美两国。因此,美国采取了其惯常的强权阻滞策略,以美国大选正在进行为由,暂不提交新的改革法案。

      IMF的表决机制分为三种模式,51%简单多数、70%特别多数和85%特别多数三种比例通过,其中重大问题必须取得85%的特别多数票。截至目前,占据78.4%份额的113个成员国已批准了改革方案,包括美国在内的75个国家则还没有批准。美国作为IMF最大股东,占有16.74%的第一投票权,并且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只要美国不愿意,IMF的事情就办不成。这个国际组织极其繁杂冗长看似兼顾各方利益的表决机制,其实最终只看美国一家的脸色。

      事实上,要总统大选正趋白热化的美国人关注IMF的改革,确实有些勉为其难。无论是民主党的奥巴马还是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为其赢得权力宝座,着眼点莫不落在尽一切可能抓住民意上。在今天,这便意味着改善美国的宏观经济及与其联系紧密的美国民生,特别是终止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下降势头,提升就业机会等等。在此政治角力之下,IMF的结构改革,在两位候选人看来只会动摇美国民众的自尊与自信。因为IMF的结构与机制改革,涉及份额权及其代表的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而改革的受益者是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而在美国驴、象两党的政治靶标中,中国恰恰是最敏感也是最佳靶子。本次大选以来,奥巴马和罗姆尼一直都没有放松对中国问题的辩驳。不谙外交的普通美国人的神经也被他们刺激起来,唇枪舌剑中,中国似乎成了抢滩美国市场和抢走美国人饭碗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情形下,选情不妙的奥巴马不延迟不阻滞IMF的份额改革,等于自找麻烦,等于白给罗姆尼送上攻击自己的炸弹。更吊诡的是,即使美国如期提交新的改革法案,也要提交国会,而国会山里的恶斗,实在是与两党大选的争夺互为表里,又岂能轻易放过这个给予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话语权的法案?虽然,新的配额改革,作为组织内最大股东的美国,其实权力、影响力毫发无损,需要出让份额的是其欧洲盟友和日本。毕竟,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配额的提高,即意味着减损一部分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配额。欧日两大经济体当然不愿IMF的改革一帆风顺,在欧洲人眼中,IMF拟议中的份额调整,分明是“美国请客,欧日买单”,美国被视作不够朋友。华盛顿不能不顾及欧、日盟友的感情。

      还有,此番改革若按计划实施,还将涉及份额公式的评估与调整,即加大GDP在公式中的权重。如果这样的话,已经拥有全球第二大GDP体量的中国未来将可能在IMF中成为份额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所以,改革的直接后果,是新兴国家占有博弈优势,老牌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地位将逆转。尤其是在IMF中奠定了中国的强势地位。在此情形下,作为旧体制的代表,美国的态度也不能不暧昧起来。

      但形势比人强,今年6月,中国在G20峰会上决定向IMF注入430亿美元,其他新兴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等也分别注资10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美国一分钱也不愿掏。最大的股东,只能靠历史惯性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欧盟则需要给予中国适当提高配额来换取中国对欧洲的金援。所以,虽然欧、日内心实在不情愿新兴国家在IMF占有更多“股份”,但也只能在颓势下让步。

      只有美国,当下还拥有独力维持着旧体制的控制权,能以强力阻滞IMF的改革。但是,毕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IMF若要存续下去,给予中国和其国力恰当的份额及话语权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