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期货业务行政审批“松绑”
    “证银期”大融合时代到来
  • 9月经济数据影响偏空 大宗商品承压回落
  • 急功近利的行情难持久
  • 华润信托首批对冲产品
    本月将放行
  • 摩根大通三季度净收益
    创历史新高
  • 大商所与纳斯达克OMX集团
    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 股指徘徊不前
    短期反复整固
  • 广州证券红棉安心回报
    债券型产品将于近期发行
  •  
    2012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期货业务行政审批“松绑”
    “证银期”大融合时代到来
    9月经济数据影响偏空 大宗商品承压回落
    急功近利的行情难持久
    华润信托首批对冲产品
    本月将放行
    摩根大通三季度净收益
    创历史新高
    大商所与纳斯达克OMX集团
    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股指徘徊不前
    短期反复整固
    广州证券红棉安心回报
    债券型产品将于近期发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急功近利的行情难持久
    2012-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6124点见顶以来,已走过了完整的五周年。就指数而言,第一轮急挫至1664点,只用了12个月,第二轮则以阴跌方式出现,跌至1999点至今已达39个月。经过5年的调整,A股的国际化、市场化正在加速,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看,未来无疑将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时期。

      从陆续公布的数据看,宏观面初露“喜”色。但市场过于急功近利,叠加三季度业绩的负面冲击,短期行情难于一帆风顺。急功近利行为完全暴露,如天津磁卡摘除“ST”帽子之后,因银卡由“磁”转“芯”,股价暴涨三倍有余;一个与页岩气类似的“地热概念”,引发一批关联品种接连“一”字涨停;调整IPO价格的洛阳钼业,更遇爆炒220%;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引发出版传媒股集体躁动。所有这些,均与近期业绩关联度甚少或没有,但市场为之亢奋。要解释这种现象也很简单,股价长期调整之后,特别是蓝筹股趋于“稳定”,场内投机者有了借机宣泄的空间,压抑已久的做多欲望也需要释放。然而,如果市场并不能从估值上进行突破,反弹高度将十分有限。事实上,估值突破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增量资金正在成为改变长期投资理念的一股力量。近期机构资金入市的消息也接踵而来,看上去都是好消息,先是汇金为首的“国家队”、大股东出手增持,保险等机构也挺身而出,近期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一线蓝筹股,呈“V”形上攻走势,较大程度上与此类资金的行为相关。不过,维护股价“稳定”与公司投资价值真正浮现,中间还是可能存在差距的。接下来,需要的是业绩增长的支持。

      至于海外方面的增量资金更让人兴奋。近期有超过30家境外机构计划申请或增加对A股的投资额度,金额超170亿美元。QFII的加速,与沪深交所全球“路演”有关。然而,所有投资机构并不是“救市主”,均为逐利而来。在韩国、中国台湾等股市发展历史上,估值国际化都是伴随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而加速的,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全球范围内,任何投资资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对股市的投资回报要求也是相同的,强调现金回报,注重股息率。从现在的趋势看,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是A股估值国际化。

      与此同时,内部制度建设也在配合。像新的退市制度引入营业收入、扣非后的利润、净资产、交易价格、成交量等指标,目的就是解决“停而不退”、“空壳”和炒作“壳”资源的市场怪现象。还有分红政策与再融资等相关联,也进一步推动投资者理念的转变。如果IPO政策进一步市场化的话,所谓“壳”价值便不复存在。可以预期,那些长期无成长又分红“铁公鸡”的公司,将面临长期持续调整压力。

      除资金结构外,步入转型期的国内经济也是股市投资理念变革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正常趋势上,未来一段时间里,将不再追求速度,焦点将集中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于产业升级与转型,然而,转型与升级需要对原有传统产业的全面整合,中间的“阵痛”远未结束。9月出口意外冲高,远超预期,但不会成为趋势。

      综合而言,短期急功近利的行为,反映了场内资金的困兽心理,强烈的投机色彩并不利于行情持续深入。短期看,本轮反弹的1/2位置(2050-2060点)为较重要的支撑区域,不宜轻易击穿,否则,调整会进一步扩大。从一线蓝筹股的估值与动力看,目前状态还保持良好,对中短期大盘构成重要支持。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