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多公司业绩下滑股价跌停 投资者谨防三季报“地雷”
  • 上海家化、亚盛集团
    前三季业绩报喜
  • 广汇集团多处精妙设计
    或为员工持股新政“蓝本”
  • 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质量提升
    三季报仍未现“献金”能力
  • 三季度业绩稳增深市多家公司获机构青睐
  • 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
    四季度或现转机
  •  
    2012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多公司业绩下滑股价跌停 投资者谨防三季报“地雷”
    上海家化、亚盛集团
    前三季业绩报喜
    广汇集团多处精妙设计
    或为员工持股新政“蓝本”
    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质量提升
    三季报仍未现“献金”能力
    三季度业绩稳增深市多家公司获机构青睐
    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
    四季度或现转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汇集团多处精妙设计
    或为员工持股新政“蓝本”
    2012-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邱江

      

      广汇能源从集团层面“试水”员工持股计划引发市场关注。该计划巧用杠杆融资方式,使员工获利有望翻倍,在放大风险的同时又承诺保底收益率,并规避了各类“红线”,公司员工因此成为受益者。在监管层拟推员工持股新政的大背景下,该计划或值得借鉴。

      巧用杠杆承诺保底

      昨日,广汇能源公告称,为鼓励员工以股东身份关注企业,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广汇集团及控股公司董监高及中层以上2215人参加“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此实现广汇集团的员工持股计划。同时,该计划在10月12日已通过二级市场大举增持了广汇能源,并承诺未来投入金额不低于10亿元。

      该计划公布引发市场关注,有券商随即发布研报称,增持计划彰显管理层强烈信心,坚定看好公司长期高速成长带来的投资价值。

      细究该计划,看点颇多,首要一点即采用了“杠杆”模式。据公告显示,参加计划的员工委托资金只能交易广汇能源流通股股票,按照1:1融资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

      记者采访了解到,所谓的1:1融资买入是指,员工投入1元,就可从广汇集团按1:1融入相同的金额一起投入。从本期计划资金总额5.64亿元来看,如计划资金全部投入,则员工从广汇集团融资金额将高达5.64亿。这与广汇集团承诺的增持投入金额不低于10亿元相符。

      这样的话,杠杆效应将为员工带来翻倍收益,如股价累计上涨10%,参与上述计划的员工获利将达20%。

      当然,杠杆带来的并不只是正面效应,如股价反向而行,亏损也将同步放大,这无疑加大了投资风险。不过,所幸的是广汇集团承诺,参加本期计划超过一年的员工投资本金收益不低于每年10%,不足部分由广汇集团补足。同时,当员工退出计划时,只有当投资本金收益率高于每年16.67%时,融资利息才由员工本人承担,其余则由广汇集团来承担。由此可见,该计划对员工颇为“照顾”,其在计划实施中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巧避时间点“红线”

      尽管广汇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参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但细究来看,该计划由于是从集团层面推出员工持股,由此规避了政策“红线”,让上市公司高管可“提前”增持,同时简化了审批程序。

      今年8月初,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意在引进员工薪酬作为长期持股资金,并将上市公司发展与其二级市场价格联系起来。目前正式版本尚未发布。此后,新大洲A、广汇能源先后表示正在就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研究,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方案设计、开展员工调查等相关工作。

      在此背景下,广汇集团员工持股计划率先破冰,从而成为新政后A股首例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者。记者了解到,虽然上述计划参考了征求意见稿,但由于该计划是从广汇集团层面推出的,故并未完全套用员工持股新政。

      首先,广汇集团员工持股计划缩短了高管“窗口期”增持的时间。征求意见稿仍要求遵守证监会关于信息敏感期不得买卖股票的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规定:“董监高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等情况下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广汇能源将于10月30日发布三季报,以上述规则来看,高管在10月12日显然是不能买卖股票的。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则规定,“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前10日内等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在此背景下,由于广汇能源董监高参加了广汇集团层面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则被视为广汇集团的一致行动人,由此上述时间点“红线”缩短为10日。

      不过,广汇能源公告也指出,上市公司董监高申请退出计划均应按照《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规定执行,也就说之后的抛售股份仍需要遵守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等情况不得操作公司股票的规定。

      在简化程序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需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同时独立董事律师事务所还需发表意见等。而广汇集团计划则简化了上述过程,由集团直接推出。

      券商有望分羹类似业务

      此外,该计划与征求意见稿不同之处还在于资金来源。征求意见稿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定义为:每年度用于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于最近12个月公司应付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数额不得高于其现金薪酬总额的30%等。反观广汇集团计划中的定义,则为:本着自愿、量力而行、鼓励长期持有的原则,资金来源于员工自筹资金。同时,该计划对员工投入资金上下限给予具体规定:个人交款最低限额为2万元,集团决策层领导、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个人认购上限为分别为150万元、45万元、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的资金委托广汇集团统一代收代付给证券公司设“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由证券公司在托管银行监督下进行专业化投资管理。记者了解到,广汇集团委托的证券公司正是宏源证券,这也正是取名为“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原因。宏源证券半年报显示,短短6个月时间,原本在业内表现平平的受托管理业务,其资金本金总额从年初的45.48亿元狂飙至651.67亿元,增幅超过10倍之多。在此背景下,如上市公司大规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为券商创新业务带来一定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广汇能源是从集团层面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并非仅是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故两者虽有一定可比性,却并不完全对等。而广汇集团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多种举措并进,从而让员工成为最大受益者,其实施颇具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