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蕾 ○编辑孙忠
笼罩在寿险公司头上的销售阴霾,久久未散。本报从相关渠道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整个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勉强站上了正增长,但反映业务结构调整成效的标准保费指标却出现负增长。其中,排名前10位的寿险公司中,有9家标准保费录得负增长。疲软态势可见一斑,也给寿险业全年回暖预期平添了变数。
新老寿险商表现各异
相较于以往只公布原保费收入数据(即规模保费收据),保监会自2012年初开始增加了标准保费数据。标准保费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各地区、各寿险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趋势是否匹配,结构调整是否取得成效。
从上述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寿险业规模保费同比微增1.91%,但标准保费同比下降5.16%。在56家寿险公司中,有26家寿险公司的标准保费同比出现了负增长,16家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其中,标准保费与规模保费“双降”的寿险公司有14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老寿险公司表现“冰火两重天”。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中,除人保健康险之外,其余9家的标准保费均同比滑铁卢。其中,有3家大中型寿险商的标准保费与规模保费出现“双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银行系保险公司为主的保险新军们,以“黑马”姿态交出了保费暴增的成绩单。榜上有名的有:建信人寿、交银康联人寿、中邮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信泰人寿、百年人寿、安邦人寿等。同比较低的基数,加上银行股东提供的渠道优势,令这些寿险“黑马”们一跃而起。
若分地区来看,广东、四川等“保费主产区”表现不甚理想,36个地区中,仅有江苏、北京、云南、辽宁等9个地区实现标准保费与规模保费“双升”;吉林、广东等9个地区出现标准保费与规模保费“双降”。其中,有13个地区标准保费降幅超过10%。
8月形势渐好转
记者从市场一线了解到,导致寿险业上半年保费增长乏力的因素有多个。
银行理财性产品收益率虽然呈现明显的逐月下降趋势,但当前依然远高于寿险保单收益率水平。而近期严格的市场行为监管政策,如治理寿险销售误导以及加强理赔服务监管等,也影响了短期内的业务发展。另外,寿险行业发展方式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也给保费增长带来压力。
对于全年寿险回暖预期,业内多数观点认为形势严峻。“事实上,目前市场情绪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一方面,市场认为寿险业存在向上回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对寿险保费何时能起来仍未有明确的信心。” 多位主流投行保险研究员认为,今年年内,寿险保费增速恐难出现趋势性改善。
虽无趋势性改善,但逐步回暖“火苗”已经若隐若现。以占据国内寿险市场半壁以上江山的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为例,8月寿险保费已稳中有升。或许已经意识到今年形势的严峻,寿险商们已经开始行动。有推出短期缴费、快速返还的银保新产品,也有加大新型销售渠道拓展力度,竭力寻找保费新增长点。
可预见的是,由于“保增长”压力较大,今年寿险公司对“金九银十”的推动幅度也将大于往年。预计在9至10 月这两个月中,寿险公司将竭尽全力冲刺下半年业绩,保费好转的信号将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