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广告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严控“野蛮”扩张
    中资人身险分支机构审批闸门暂闭
  • 银行业持续提升
    服务小微企业水平
  • 前9月银行境内贸易
    融资余额近3万亿元
  • e理财D年金保险
    登陆泰康在线
  • 中国内地面临“热钱”冲击概率小
  • 首单商业银行ABS引入三家评级公司
    创新模式全面警示风险
  • 巴基斯坦国家银行
    可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市
  • 尴尬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  
    2012年10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严控“野蛮”扩张
    中资人身险分支机构审批闸门暂闭
    银行业持续提升
    服务小微企业水平
    前9月银行境内贸易
    融资余额近3万亿元
    e理财D年金保险
    登陆泰康在线
    中国内地面临“热钱”冲击概率小
    首单商业银行ABS引入三家评级公司
    创新模式全面警示风险
    巴基斯坦国家银行
    可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市
    尴尬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内地面临“热钱”冲击概率小
    2012-10-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近来,大量资金持续涌入香港的新闻屡见报端,也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香港面临大量资金的冲击之下,市场不禁担心,内地市场是否也同样面临“热钱”来袭?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目前境外“热钱”进入中国内地的渠道严格受限,另一方面,境外资金进入的积极性较前两轮QE推出时降低,因此大不必担心“热钱”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冲击。

      内地面临“热钱”冲击概率小

      美联储推出QE3以来,陆续有资金流入香港,港币对美元汇价持续走强。20日美元兑港币跌破7.75,依据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从持牌银行买入6.03亿美元,即向香港市场注入46.7亿港币的新增流动性。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不禁担心,内地市场是否也会面临“热钱”的冲击?巧合的是,央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1307亿元,创下了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样的数据也在市场引起猜测声一片。

      对此,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对“热钱”冲击中国内地市场的担心是多余的。

      他认为,香港市场之所以近期引来大量资金,一方面,QE3引起市场看空美元,投机港币;另一方面,最近中国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国外资金重新看好中国经济。而全球资金由于渠道受限,进不了内地市场,只能购买香港股市的内地股。H股中的中资银行股近期持续见到资金大幅流入。

      而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资金联络并不强,“热钱”很难找到渠道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与此同时,赵庆明预计,此轮QE3引起的资金流动,并不会像前两轮那么大。与数年前的QE1、QE2推出时相比,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对国际短期资金的吸引力降低。

      跨境资金流动或逆转

      尽管中国内地面临“热钱”的压力并不大,但是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或许会从净流出变为净流入。初步统计,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0.3%,即期汇率则已经升值1.6%。

      外汇占款数据就一定程度印证了这一猜测。赵庆明称,9月份外汇占款出现反弹,直接原因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重现,个人和企业更倾向于扩大结汇比例、持有本币资产。

      但是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资金流入的可持续性不确定,中长期来讲外汇资产的重新配置将带来资金流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