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阮奇
距离上轮调价仅隔3个月,全球三大碳酸锂巨头之一的美国FMC又宣布自11月1日起将主要锂产品提价8%。另一巨头Rockwood(洛克伍德)近日也公开表示,拟将锂产品提价4%到6%。这是跨国锂业巨头今年第二次发布提价消息,而下周就是兑现的时点。
业内人士认为,从近年来的调价频率看,碳酸锂价格有加速上涨的趋势。而随着垄断的加剧、消费电子与电动车对锂电需求的增加,以及四季度旺季的来临,碳酸锂市场有望风云再起。
对碳酸锂生产商来说,涨价所带来的利润提升十分明显。分析师指出,目前相关企业净利率在10%左右,价格上涨10%即对应净利润接近翻番增长,尤其对于在年初锁定锂辉石等主要原材料成本的企业,价格的上涨将大部分转化为利润。
双轮驱动 锂价加速上涨
排除金融危机的因素,碳酸锂价格近年大致按照每年调整一次的频率稳步上涨。如去年7月1日,全球三大碳酸锂生产商中有两家联手提价。今年7月上旬和8月1日,洛克伍德与FMC再度先后对旗下锂盐产品提价20%。
但今年提价仅仅过去三个月,两家巨头又宣布了提价消息,这在业内看来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碳酸锂价格或呈加速上升的趋势。
涨价首先源自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
随着消费类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以及车用锂电池近年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业内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碳酸锂消费仍将获得“双轮驱动”。
“预计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均耗电量将出现几何级数增长,考虑到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普及加速及锂电池规格的同步提升,我们对碳酸锂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2011-2015年复合增速的预测从原先的15.3%提升到24.7%。”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晓说。
而和一般锂电相比,动力锂电的需求量更大。
通常,一节手机用的锂电池需碳酸锂约3克,而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则需要使用约30公斤碳酸锂。
在动力锂电方面,锂电自行车可能率先放量。业内预测,假设锂电自行车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按每辆车需电池0.4千瓦时计算,则需要锂电池400万千瓦时,相当于2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量,折合电池级碳酸锂需求量为6000吨。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此前表示,电动自行车行业要用三五年时间,将锂电池的使用比例从2.5%提高到20%左右。
全球最大的碳酸锂供应商智利SQM的一项分析则显示,2000年锂电池占碳酸锂用量比重只有6%,而到2011年,这个比重增加到29%;而2011年混合动力/电动车用的锂电池所占比例还只有6%,说明其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按照2011年全球碳酸锂消费量量约13.5万吨计算,年增速10%,到2020年全球消费量超过26万吨。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所用锂年增速达到35%、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用锂年增速10%、传统的工业用锂,包括陶瓷、玻璃、润滑脂、空调等年增速大约3.5%。”光大证券分析师汪前明说。
寡头垄断 提价或成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寡头垄断的加剧对碳酸锂价格也带来支撑。
洛克伍德日前表示,将以7.24 亿加元的价格全现金收购另一主要的碳酸锂生产商Talison Lithium Ltd。
咨询公司Roskill的统计数据显示,Talison与洛克伍德分别为2011年全球第二、第三大的锂盐生产企业,全球产量占比分别为17%、16%。此次收购案如果顺利完成,则或将产生新的全球锂业巨头,市场占比高达33%,一举超过SQM 的全球龙头地位,后者占比为21%。
“在行业寡头局面不变的情况下,行业巨头对实际的产量释放将产生很强的控制能力。在此背景下,2012-2014年锂产品的供给或仍将延续人为偏紧的格局。”华泰证券研究员刘晓认为,此前约有35万吨锂精矿新增产能释放的Talison是全球碳酸锂产量的最大变数。而如此次收购顺利完成,则Talison产能过度释放的可能性随之减弱。
在他看来,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加上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碳酸锂产品持续提价或将在未来数年成为常态。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碳酸锂原料及锂电池生产商均将中国看成未来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因而寡头垄断格局的变化也会在中国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据悉,传统上SQM占据国内碳酸锂进口市场的主要份额,如2011年中国碳酸锂盐进口来源中智利占比约94%。相比之下,洛克伍德在中国市场份额较低。但随着其收购Talison,其也增强了对Talison在国内主要采购商的控制力度,使SQM在国内及全球的市场地位均受到严重挑战。
而随着旺季来临,这种竞争态势也愈加明显。刘晓认为,SQM或将对此作出回应,形成以其为主导的与国内部分锂盐生产商的一定形式的联盟。
有分析师预测,随着四季度下游行业再次进入旺季,估计碳酸锂价格有望迎来又一波上涨。生意社数据显示,10月24日工业级碳酸锂商品指数为112.10,与前日持平,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高,较2012年01月05日最低点98.94点上涨了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