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24日结束政策例会后宣布维持现有宽松政策不变。这一表态符合市场预期。然而,在本轮量化宽松政策效用尚待更多时间检验之时,外界已开始猜想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
这种期待越来越像一种条件反射——既有的措施还未退出,新的政策仿佛就要呼之欲出。美国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的“依赖症”何日到头?这不得不令世人忧心。
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美联储一直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水平,至今已近四年。在利率降无可降之后,美联储便开始在非常规措施这片未知水域试水,先后推出“量化宽松”和“扭转操作”,以期提振借贷和消费,刺激经济和就业。
曾有一段时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后危机时代的退出策略被摆上台面,但如今这一问题已被一个又一个对于下一步刺激措施的问号所取代。这其中纵有经济形势阴晴不定的原因,也反映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鸽派”作风。
作为研究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著名学者,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以宽松促经济的问题上丝毫不敢懈怠,唯恐重蹈前人覆辙。面对国内外的批评声浪,伯南克一次次地捍卫美联储的政策决定。在他看来,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政策有效阻止了美国经济滑向更深的衰退,在刺激经济和就业方面成果重大。针对新兴经济体“美国危机,全球买单”的抗议,伯南克辩驳说美联储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正大于负。
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推出一个多月来,美国抵押贷款利率持续走低,这对于购房和再融资活动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信贷条件依然紧缩和问题房产依然存在意味着美国楼市要走出低迷仍将任重道远。近来美国一些经济数据显示,在量化宽松政策推出的9月份,消费信心增强,工业生产回升,商品零售上涨,这其中或许多少有量化宽松的功劳,但也无法驱散“财政悬崖”步步紧逼的阴影。
伯南克把对财政政策的担忧形象地称为“财政悬崖”。后人效仿他,把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担忧融进了“货币悬崖”一词。三轮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如果一发而不可收,将给未来通胀埋下巨大隐患。此外,不少批评人士指责美联储把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当周期性问题来“医”,是“药”不对症,难以“药”到病除。
连伯南克自己也多次公开表示,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无法消除财政政策捉摸不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目前美国两党在税收、减赤和调整政府开支等问题上分歧依旧,不知美联储一再放宽货币政策为国内进行必要改革争取时间的“良苦用心”能否换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