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海外
  • 6:专 版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调查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汽车召回条例明年1月实施
    召回数量或激增
  • 彭菲莉接管大众中国公关
    副总裁杨美虹被削权
  • 广汽与奇瑞试水战略联盟 两国企开辟自主新模式
  •  
    2012年11月8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汽车召回条例明年1月实施
    召回数量或激增
    彭菲莉接管大众中国公关
    副总裁杨美虹被削权
    广汽与奇瑞试水战略联盟 两国企开辟自主新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汽车召回条例明年1月实施
    召回数量或激增
    2012-1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86%的人士认为在《召回条例》出台后,国内汽车召回案例将激增,原因是国内存在许多应该召回的问题汽车。业内普遍担心自主品牌将成为召回重灾区,此前自主乘用车召回比例极低。但这并不代表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更好,恰恰证明在法规并不严格的时候,品牌力尚显羸弱的自主品牌没有召回信心。

      ⊙记者 吴琼

      

      在期待多年后,汽车召回制度终于上升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高度。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召回条例》”)。该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指出,《召回条例》的实施将助推三包政策出台,届时中国车主维权将有法可依,汽车召回数量或激增。

      《召回条例》明显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如最高100万元的罚款、严重时可吊销生产许可。召回条例第二十三条显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一)生产者、经营者不配合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缺陷调查;(二)生产者未按照已备案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三)生产者未将召回计划通报销售者。”

      此外,召回条例第二十四条还规定:“生产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一)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二)隐瞒缺陷情况;(三)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

      反观旧版的《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于仅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存在,惩罚力度极低。违规者最多被课以3万元的罚款,因此无法有效制约企业,无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召回条例》首次规定轮胎企业的责任。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汽车产品出厂时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的生产者负责召回。”

      盖世汽车网一份调查显示:86%的人士认为在《召回条例》出台后,国内汽车召回案例将激增,原因是国内存在许多应该召回的问题汽车。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国内汽车召回数量近年有所增加,但相比世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而言,无论是召回的绝对数量还是召回车辆占车市销量的比重都相差甚远。以2009年为例,美国新车销售1043万辆,召回1784万辆、571次,相当于销量的170%;日本新车销售460万辆,召回311万辆、291次,相当于销量的68%;中国新车销售1364万辆,居全球第一,召回136万辆,56次,仅为销量的10%。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中国汽车质量比美国、日本更佳,只能说明召回制度有问题。

      业内普遍担心自主品牌将成为召回重灾区,此前自主乘用车召回比例极低。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共有71起汽车召回,自主品牌乘用车企召回案例2起。截止到10月16日24时,今年全国共有58起汽车召回,自主乘用车企的召回仅为2起。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少召回并不代表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更好,恰恰证明在法规并不严格的时候,品牌力尚显羸弱的自主品牌没有召回信心。

      随着《召回条例》出炉,“难产”多年的“汽车三包”也有望实行。2011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曾组织召开“汽车三包”听证会,一度传言“汽车三包”政策最快于2012年下半年实施,但至今仍无下文。业内普遍认为,《召回条例》或为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前兆。因为《召回条例》执行后,此前困扰汽车三包的“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召回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生产者依照本条例召回缺陷汽车产品,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