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银行系欲曲线进军投行 香港子公司成跳板
  • 监管层关注私募债发行难 券商呼吁改变信披方式
  • 美农业部供需报告现利空 农产品疲态尽显
  • 流动性制约年内行情
    关注行情结构变化
  • 低风险理财产品扎堆发行
    券商投顾借机练兵
  • 广发证券
    举办“寻牛汇”炒股大赛
  • 三众能源16日登陆新三板
  • 第三届期货投资者年会
    将于22日在沪召开
  •  
    2012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银行系欲曲线进军投行 香港子公司成跳板
    监管层关注私募债发行难 券商呼吁改变信披方式
    美农业部供需报告现利空 农产品疲态尽显
    流动性制约年内行情
    关注行情结构变化
    低风险理财产品扎堆发行
    券商投顾借机练兵
    广发证券
    举办“寻牛汇”炒股大赛
    三众能源16日登陆新三板
    第三届期货投资者年会
    将于22日在沪召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系欲曲线进军投行 香港子公司成跳板
    2012-11-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叶苗

      

      记者获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正在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工银国际和建银国际申请内地投行牌照,从而曲线杀入保荐承销领域,而这种模式未来也可能被更多的银行仿效。券业分析人士认为,拥有庞大资金优势和客户优势的银行纷纷涉足保荐领域,势必给投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银行巨无霸曲线进军内地投行

      多家银行欲通过香港子公司申请内地投行牌照。据接近建银国际的消息人士称,建银国际、工银国际正在申请内地投行牌照,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流程。建银国际和工银国际分别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的全牌照投资银行。

      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银行依然不能直接申请投行牌照,而只能通过控股证券子公司的形式曲线涉足投行承销业务。但自2006年9月份之后,监管部门已经暂停发放券商牌照。银行欲取得投行牌照只能通过选择收购已有证券公司,但证券公司股权经过2007年那波大牛市后,价格高企,而且在券商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股东未必愿意出让券商股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选择香港子公司“曲线回归”的模式,既是创新之举,也是无奈之策,且依然需要监管层放行。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系券商目前力量并不强大,但未来可能不容忽视。目前仅有中国银行和国开行拥有证券子公司,并不能彰显银行系的力量。但如果各大商业银行的香港投行子公司纷纷回归,则银行系券商的实力不容忽视。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拥有香港证券牌照的除了中、农、工、建外,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也都相继在香港取得了香港证券牌照。

      能否撬动投行大变局

      银行将取得投行牌照的消息,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业界,能否撬动投行变局众说纷纭。商业银行无疑有着庞大的资金优势和客户优势,但券商却有多年的投行专业积累和一流的投行人才。

      商业银行的文化是稳健,而投行的文化是进取,文化的巨大差异将导致银行投身投行业务时未必能占上风。第一创业证券总裁钱龙海表示,“银行的优势是资金和客户,对目前券业形成挑战是难免的,但投行的文化和商业银行的文化截然不同,投行是进取的、创造性的文化,而商业银行是稳健的文化。投行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行收益来源于对风险的把握,对价值的判断。两种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商业银行未必能做好投行业务。”

      投行需要深厚的专业积累,商业银行目前并不具备这一优势。国信证券投行部副总裁鲁伟说,“经过10多年的积累,券商投行拥有一流的人才和深厚的专业性,在这点上,商业银行暂时还需要补足。短期来说,威胁并不大。”

      另外,投行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在商业银行当中未必能行得通。“投行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流的投行人才,但这种薪酬体系在商业银行中并不容易实现,因此短期来看,银行系券商并没有那么可怕。”钱龙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