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加码冲刺保费 “达标率”成寿险公司硬伤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年关临近,寿险公司又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经营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开。然而,与往年的忙碌有所不同的是,过去多是布局来年开门红的这个时点,今年却成了备战年底冲刺目标的宣导大会。“指标完成率”成了部分寿险分支机构心中的一块硬伤。今年寿险业形势远比往年严峻。
增速再现乏力
三季度部分寿险巨头的“以量补价”策略,似乎并未在10月继续奏效。
本报拿到的一份业内交流数据显示,10月单月寿险保费增速回暖再度放缓。前七大寿险商在个险、银保两大渠道的新单保费收入,除太平人寿录得同比双增长外,其余六家公司增速指标仍然“负”字当头。
中国人寿保费增速后劲有些不足,10月个险、银保新单保费增速均出现两位数下滑;太保人寿10 月银保新单保费同比下降逾40%,但对新业务价值贡献较高的个险新单保费正增速却再次突破20%;平安人寿银保新单虽然呈现正增长,但个险新单增速指标下滑超过10%。
保费增速的放缓与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冲击导致银保业务增速下降;再看个险渠道,在落后产能不断遭到淘汰、新增代理人和产能提升难度大的环境下,当期个险保费增速受到影响。
严格来说,“黑马”太平人寿也并非严峻大环境下的“幸运儿”。这家位列寿险“第二梯队”的寿险公司,10月个险、银保新单保费均出现40%的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其近期推出的一款挂钩“南水北调”债权计划的新产品,较高的收益率成为一大卖点,也成为该公司冲刺下半年保费的重要利器。
冲刺难言轻松
因此面对四季度的保费冲刺,寿险公司的压力比往年更大。尤其对于一些寿险公司分公司而言,要在剩余的一个多月里,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全年指标,希望有些渺茫。
“一方面大环境没有改善,另一方面三季度的‘以量补价’策略,提前透支了四季度的市场需求。”一家寿险公司分公司负责人说,更关键一点是,四季度历来是银行揽储的旺季,“银行拉存款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帮保险公司卖产品。”
尽管形势严峻,为了给股东一个交代,寿险公司唯有不断向分支机构施压再施压。沪上已有寿险公司接到了总公司年底加码保费冲刺的通知。“为了配合年底冲刺,总公司可能会在最后一个多月推出能冲保费规模的储蓄性产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不过,冲刺之余,切莫急功近利。实际上,短视冲保费策略本身也会造成伤害,容易导致保险业务大起大落。过去高歌猛进的寿险业已不乏鲜活又残酷的前车之鉴,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单纯规模扩张,结局只会是元气大伤。
亟盼“正能量”
除自身的冲刺努力外,寿险业人士也亟盼正面催化剂的“落地”。
根据此前的吹风,“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应该会在今年年底前获批试点。然而时至11月中旬,仍未有落地消息传来。本报从一位知情人士口中得知,目前尚未有任何实质进展。由此预计,年内获批试点的概率正在降低。
就在昨天一场由投行组织的保险公司调研会上,某寿险巨头市场部总经理坦言,随着战略转型的收官,明年个险新单增速将会回暖,而银保增速下滑的态势可能仍将持续。明年的银保保费保卫战,依旧有一场硬仗要打。
“负”
三季度部分寿险巨头的“以量补价”策略,似乎并未在10月继续奏效。当月寿险保费增速回暖再度放缓,前七大寿险商在个险、银保两大渠道的新单保费收入,除太平人寿录得同比双增长外,其余六家公司增速指标仍然“负”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