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T9:汽车周刊
  • T10:汽车周刊
  • T11:汽车周刊
  • T12:汽车周刊
  • 首批期货资管获批 业内聚焦“四大话题”
  • 公司治理问题症结何在
  • 政策红利预期加速兑现
    “立体式松绑”助券商业绩提升
  • 升值难消海外贬值预期 人民币波动加大宜配置多币种
  • 持续反弹需借力政策利好
  •  
    2012年11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首批期货资管获批 业内聚焦“四大话题”
    公司治理问题症结何在
    政策红利预期加速兑现
    “立体式松绑”助券商业绩提升
    升值难消海外贬值预期 人民币波动加大宜配置多币种
    持续反弹需借力政策利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司治理问题症结何在
    2012-1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编辑 杨晓坤

      ■名家观察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虽然A股有符合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好股票,但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在A股市场却会水土不服,因为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基本假设前提,经济前景会不断向好,在A股市场“熊气”肆虐之后,也会成为一个令人质疑的话题,即便将全球各国GDP增长率放在一起让小学生比较,小学生们也会得出今年国内7.5%的GDP增长仍有可能名列前茅,但是仍有人会质疑国内经济前景不佳,而已经腰斩了三分之二的A股指数无疑是这些人看空中国的最佳工具。

      如果说2007年11月A股6124点时的问题症结在于估值泡沫,那么2012年11月A股2000点脆弱不堪之际的问题症结在于治理问题。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造成目前A股的低迷,监管层有一定的责任,投资者们也有责任,各个市场参与主体都应该积极反思。李迅雷观点是:“首先得加强公司治理,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新兴市场普遍的问题是公司治理存在问题。”

      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分别是英美模式、东亚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英美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在这一模式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用权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地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由此产生代理问题。在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公司股权集中在家族手中,公司治理模式因而也是家族控制型,控制性家族一般普遍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这一问题是这一地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为何只提及英美模式和东亚模式,因为国内公司治理模式具有英美模式和东亚模式复合型的特征,而国内的《公司法》和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则更多借鉴的是美国模式,在此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在A股市场会水土不服,因为果实和土壤本来就不一致。

      那么治理问题症结何在呢?股市长跑者应健中曾在2008年6月言及:“堰塞湖行情是令人揪心的,唐家山堰塞湖究竟是全溃还是半溃,这几天就会见分晓,但不管什么结果,山河终究将归于平静,而油价落差形成的油荒也终究会找到解决方法。那么股市呢?这样的价位落差将在什么指数点位形成平衡?这也许要比唐家山堰塞湖和油荒还要复杂得多。”

      2020年国内GDP和城乡人均收入要较2010年翻一番,现在离2020年还剩8年,以此宏观基本面判断,已经落后经济很大一截的A股指数难道连翻一番都做不到?2005年股改是为了解决2001年诱发的国有股减持问题,那么现在破题公司治理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后股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