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移动支付会走向何方?
  • 移动支付POS机终结者
  •  
    2012年1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移动支付会走向何方?
    移动支付POS机终结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移动支付POS机终结者
    2012-1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移动支付

      POS机终结者

      “抱歉,我只能跟你谈40分钟。”快钱CEO关国光一见记者就如此表示。

      而在记者等候他到来之前的10分钟内,已有一波又一波的人敲开这个会议室的玻璃门,希望征用会议室开会。会议室外面,还站满了等着面试的求职者。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同城的另外一个支付公司汇付天下。

      如果说在连年翻倍增长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生这种事情不足为奇,那么银行业机构的情况会怎样?“抱歉,等会还有面试要进行,现在人手不够啊。”某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的总经理也这样表示。

      热火朝天的招兵买马,紧锣密鼓的会议安排,只是这些机构们备战移动支付的一个剪影。移动支付现在已被业界视为一个新蓝海。

      而最近上海举行的一个移动支付峰会,或许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业态的现状:这个在某工业园区附近酒店的地下会议室举行的行业会议,产业链中的硬件供应商们成为最为活跃的群体。

      业内人士就此称,该行业前景非常广阔,但还没有人赚钱。而产业链中最先看到赚钱机会的是硬件生产商们。

      ⊙记者 颜剑 ○编辑 枫林

      POS机何时被替代

      这种替代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业内人士称,现金的发展用了300年,银行卡的发展50年,网络支付发展已经有10年,“而移动支付替代银行卡和POS机终端,将在三年内完成。”

      

      周晔,汇付天下创始人、总裁,曾任银联电子支付公司总裁。这位被誉为“中国网上支付拓荒者”的人在6年里迅速把汇付天下打造成为中国第三方支付业的前列企业。

      对于移动支付,他与关国光一样保持着相对冷静的思考。此前,接受记者多次采访过程中,他并未过多表示汇付天下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方向,只是多次强调,“还在观察与思考”。

      相反,汇付天下似乎正在调整新的业务策略,以加大在网下收单业务方面的力度。他透露,今年将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完成进行收单业务的布局。

      不过,随着业界迅猛的发展态势,让他及汇付天下必须加快移动支付方面的思考与行动。

      这里,先看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2012年2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10亿手机用户的国家。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

      手机在线支付应用也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上半年用户为4440万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3058万人,半年用户规模增长45.2%,增速远超整体网上支付。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这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看得很清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00亿美元,每年以40%到50%的速度激增,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00亿美元。中国的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900亿元,明年则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

      “未来移动支付发展两大悬念,第一手机是否能替代银行卡?第二是手机能否替代POS?”这个命题不是提给周晔的,也是所有支付业者在问的问题。

      周晔认为,在海外移动支付模式发展中,不管是在Paypal、还是在FDC与Google wallet合作模式中,传统的银行卡可以被手机替代;而在Square模式中,可以看到实际上未来手机可以替代POS机。

      这种替代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周晔表示,现金的发展用了300年,银行卡的发展50年,网络支付发展已经有10年,“而移动支付替代银行卡和POS机终端,将在三年内完成。”

      巨大的市场前景让每一个有机会参与的企业都感到热血沸腾,不过没有哪家能单独包揽所有的业务。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行卡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卡商、芯片商、受理终端厂商、认证机构、检测机构等构成了这个长长的产业链。

      支付标准谁来定

      业界曾就移动支付标准到底是应该采取13.56MHZ还是2.4GHZ的频率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议在以银联为代表的阵营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阵营之间发生。双方均有争夺话语权的实力。不过,胜利还是掌握在银联手中

      

      “一对开公交小巴士的夫妇在申请了公交卡POS机具之后,决定不亲自开公交车了。他们拆下了公交卡POS机,再卸掉里面的喇叭。然后背着这个POS机就去挤高峰时段的地铁,他们来回在地铁里游走……”

      这个小故事,曾一度在支付业界流传。“这也是移动支付。”一位业内人士笑称,这故事背后所代表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实际上也成为此前支付标准争议中的焦点。

      在过去两年中,业界曾就移动支付标准到底是应该采取13.56MHZ还是2.4GHZ的频率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议在以银联为代表的阵营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阵营之间发生。前者拥有庞大的商户资源和受理终端;而后者则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双方均有争夺话语权的实力。不过,胜利还是掌握在银联手中。

      “13.56MHZ标准要求在支付过程中,受理终端与卡片、或者手机保持非常近的距离。这样实际上更加安全。”业内人士称,而2.4GHZ的标准则使得相对远的距离即可完成支付。“那样的话,别人拎着POS机在别人身边走过,就可以刷掉人家的卡了。这钱岂不是太好赚了?”上述业内人士称。

      最终,13.56MHZ的标准在开放场景下的金融应用得到了支持。在移动支付标准制订过程中,最具戏剧性的是,此前一直把赌注押在2.4GHZ阵营的上市公司国民技术在2.4GHZ落选标准之后,迅速遭到了市场的抛弃,而该公司曾一度遭资本市场热炒。

      央行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10月下旬表示:“金融行业必须使用开放的标准,要和国际接轨,2.4GHZ目前在中国只是若干个企业私用的技术,并且几家的技术之间还不兼容,怎么能够撑起移动支付这个庞大的产业?”

      在支付标准尘埃落定之后,庞大的技术改造才刚刚开始,在这其中首先受益的是硬件厂商。因而,上述热热闹闹的移动支付峰会上,芯片厂商、封装厂商、手机厂商、POS机具生产商最为活跃也就不足为奇了。“支付标准虽然统一下来,这对我们来说,业务机遇期才刚刚开始。”一位硬件生产商对记者表示。

      业界人士称,从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路径看,其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基础设施和支付平台的投资爆发、平台初具规模、增值服务不断创新、综合平台形成和更大规模的应用。

      跨界合作如何做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力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而言,通过NFC的模式来占领市场,并达到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妥协成为现实的选择

      

      “我们这是在玩跨界。”浦发银行移动金融副总经理薛建华笑言。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方面正在进行深入合作。薛建华说,最初跟中国移动方面合作的时候,双方都守着自己的利益不放,基本上是各说各的。“行业不一样,对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样,语境也不一样。经过了两年的磨合之后,我们能从技术流程、寻找行业最佳解决方案来综合考虑问题了。”他说。

      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在移动支付方面的跨界有其客观原因。业界人士称,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力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其中,金融机构对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拥有优势,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力弱。而电信运营商虽然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

      对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而言,他们自然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通过NFC的模式来占领市场,并达到两者之间的合作与妥协成为现实的选择。

      2008 年1 月,银联开始推广同时具备SD 智能银行卡以及基于NFC技术的mi-croSD卡的移动支付技术。当中国移动在技术标准上面与中国银联进行妥协之后,两者之间的合作得以展开。今年6月,中国移动与银联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全国至少50个城市范围内建设移动支付业务示范商圈。届时,移动手机用户可在印有非接触受理标识“Quick Pass”的POS机上通过“刷手机”实现近场支付。

      银联充分利用了在收单市场中的庞大商户资源来达到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目的。而运营商也不甘傍在银联一家身上,他们纷纷开展了与各银行之间的直接合作。

      其中,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的合作是最为深入的,因为他们之间并不仅仅限于业务层面的互补,更为进一步的是,前者的广东分公司持有了后者20%的股权。

      2010年底,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除了在股权合作方面之外,还开始了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在合作中,除了中国移动为对方提供基础通讯、基础电信业务,浦发银行提供基础银行服务之外,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于移动金融与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总经理谢红称,在目前来看,双方最先走的一步是移动支付方面的业务,首先是在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都有合作项目。“目前,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推出的近场支付NFC贴片卡已推出26万张,笔均消费在23元左右。”

      根据安全支付芯片的在手机中的不同位置,常见的手机NFC移动支付实现方式包含:SD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D卡中)、全终端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终端中)和SWP-SIM卡模式(安全支付芯片放置在手机SIM卡中)。

      11月26日,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宣布推出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据称,该款产品是国内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

      资深业内人士就此评论称,基于SWP-SIM的NFC并不完美,也非唯一选择,在发展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此模式是在NFC各种模式中最容易被运营商接受,也让其成为各参与方最易相互妥协的方案。“对运营商来说是个机会窗口的问题……如果运营商再不证明自己在NFC上的价值,那再也不需要证明了。”他说。

      在远程支付方面,薛建华透露,目前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正开发一种新的手机汇款业务。手机号将成为未来汇款的一个依据。“你不一定是浦发银行的客户,只要是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就可以,款项汇出之后,随即会发出短信通知,收款方可以到浦发银行取现,也可以将款项转到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账户上去,也可以到合作农业银行网点取现。”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开通农村地区兑换的代理点。这实际上就打通了从银行到非银行金融支付机构之间的通道。不过,“申请开设新的代理点业务尚需等待监管备案的最后流程。”

      对金融机构而言,远程支付并不是非得看运营商的脸色行事。使用手机银行客户端也是实施远程支付的一个重要渠道。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赵瑜透露,截至2012年8月末,工行手机银行客户数达到了6800万户以上,2012年手机银行新增客户数是个人和企业网银的3.8倍;手机交易金额近2700亿元,同比增长1009.4%,同期的个人和企业网银交易量同比增速仅为19%左右。

      薛建华对记者表示,该行手机银行自推出一年以来,客户数量达到100万,其交易占比已经从一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了3%,也就是说,现在手机银行的交易占比已经和电话银行差不多了。

      银联的移动支付和商业银行所推行的移动支付有何不同?薛建华认为,对于银联及第三方支付的模式而言,因为它的商户群网络比较多,所以它们基本上还是一个电商模式,也就是说基本上取决于日常的消费。但是银行在做手机支付的时候,并不侧重于这种消费,更加强调的是给客户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