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德银预计:2013年底离岸人民币存款
    或达1.25万亿元
  • 尚需多道流程
    税延养老保险出炉时间待定
  • 交通银行达成首笔银行间
    黄金询价市场即期交易
  • 债券市场人才建设要跟上
  • 太平保险全面推进
    与央企大项目合作
  • 江泰冲刺明年IPO力争国内首只保险中介股
  • 投资项目保障条款形同虚设
    华夏银行员工私售PE“入伙金”隐患丛生
  • 保险中介遇资本瓶颈 业界呼吁拓宽融资渠道
  •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
    入股兴业信托收益可观
  •  
    2012年12月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德银预计:2013年底离岸人民币存款
    或达1.25万亿元
    尚需多道流程
    税延养老保险出炉时间待定
    交通银行达成首笔银行间
    黄金询价市场即期交易
    债券市场人才建设要跟上
    太平保险全面推进
    与央企大项目合作
    江泰冲刺明年IPO力争国内首只保险中介股
    投资项目保障条款形同虚设
    华夏银行员工私售PE“入伙金”隐患丛生
    保险中介遇资本瓶颈 业界呼吁拓宽融资渠道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
    入股兴业信托收益可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中介遇资本瓶颈 业界呼吁拓宽融资渠道
    2012-12-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随着保险业产销分离的提速,保险中介机构正逐渐从市场配角站到前台成为主角。当然,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引发了资本需求的加速,业界为此呼吁:应拓宽保险中介行业融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保险中介机构在海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从近年来保险中介的发展情况来看,资本投入越来越重要,应鼓励保险中介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在近日参加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时,河北保监局副局长王晓东深有感触。他认为,应该为业绩优秀、管理规范、经营战略明确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造上市融资的条件,以此突破资本瓶颈、提高综合竞争力。

      目前,国内仅有泛华一家保险中介机构实现了在美IPO,国内保险中介股依然空白。据记者了解,江泰保险经纪公司、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正在谋求国内IPO事宜,华康保险代理公司则一直在等待海外上市的最佳时间窗口。

      相比上市融资问题,保险中介行业当务之急是如何实现转型。参加论坛的保险业专家指出,尽管一批机构脱颖而出,但多数国内保险中介机构仍然存在专业性不强、机构经营粗放、人员素质不高、法律关系不顺等突出问题,未来保险中介的转型方向势必是“四化”:行业发展市场化、业务模式专业化、从业人员职业化、经营管理规范化。

      而为引导保险中介转型,保监会今年以来暂停了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许可,同时也暂停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核准。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孟龙在论坛上透露,在停止增量的同时,存量也要清理。“到一定程度、一定时期,我们还要加大对兼业代理的政策限制。”不过,“所谓暂停,一定是暂时的,不会永远停,而是在调整和规范后予以恢复。按原定计划和步骤,我们年底前会在全面评估政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后续政策和措施。”孟龙进一步透露说。

      尽管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一个观点在与会保险专家中已然达成共识:即在整个保险业创新改革浪潮中,保险中介正争当主力部队角色。本报记者在论坛间隙获悉,保监会正在研究放开保险产品开发权限,考虑允许符合条件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开发设计和报备保险产品,以推动国内保险产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