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书评
  • 8:一周财经大观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券商营业部转型在即
    启动“大前台”模式加速整合
  • 融资余额本周回升
    资金抄底白酒股
  • 产品营销创新升级
    基金逐鹿货币理财市场
  • 投连险11月收益
    创今年最大单月跌幅
  • 恒指周升0.73% 专家提示见顶风险
  • 中行与国开行
    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 债券型私募发行井喷 年内成立数量超百只
  •  
    2012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市场
    券商营业部转型在即
    启动“大前台”模式加速整合
    融资余额本周回升
    资金抄底白酒股
    产品营销创新升级
    基金逐鹿货币理财市场
    投连险11月收益
    创今年最大单月跌幅
    恒指周升0.73% 专家提示见顶风险
    中行与国开行
    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债券型私募发行井喷 年内成立数量超百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券型私募发行井喷 年内成立数量超百只
    2012-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郭素 ○编辑 王诚诚

      

      债券牛市,助长了债券型公募基金的发行热情,也推动了债券型私募基金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12年以来债券型私募基金爆发式增长,成立总数已超过百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债券型私募基金以结构化产品为主,最高杠杆能达到9倍,在牛市中放大收益的特征十分明显。

      

      债券私募基金牛市崛起

      债券型私募基金的爆发式增长是今年理财市场的一大特色。此前,虽然我国债券市场已发展多年,债券型公募基金也已非常成熟,但债券型私募基金仍是新鲜事物,在去年11月份以前,我国债券型私募基金的总数只有约10只。

      而2012年可以说是债券型私募基金大扩容的“元年”。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1月份的3个月内,先后成立了25只债券型私募基金,此后每个月基本保持了约10只左右的募集速度。据海通证券统计,目前运行的债券型私募基金达到119只。

      “债券型私募基金的爆发有多方面原因。”海通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最基础的原因是自去年11月份起债市持续走牛;第二,有限合伙、基金专户等新的形式使得债券私募基金在投资范围和使用杠杆方面更灵活;第三,高收益债等新的债券品种使得投资种类大大丰富。

      其进一步指出,今年以来债券型私募基金业绩十分稳定,净值几乎没有下行波动。而根据好买基金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债券型私募基金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以母基金计算)超过了20%。

      

      公募大佬频加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公募固定收益人才纷纷转投私募,开辟债券型私募产品新战场。

      今年,北京一家名为“佑瑞持投资”的公司异军突起,其从去年年末起陆续成立了14只债券型私募基金,而目前最新的一只产品又正在火热募集中。据了解,佑瑞持投资公司2010年由原景顺长城机构部总监高蕾成立,在今年的债券牛市中加速布局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债券型私募基金数量上俨然已经成为业内老大。

      此外,“鹏扬投资”也是公募人才进军私募固定收益类的典型。去年年末,原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杨爱斌出走私募,成立“鹏扬投资”,并将其定位于专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目前,该公司产品数量已经达到5只。

      “灵活的机制,更自由的操作,以及对债券市场的看好或是公募人才转投私募的重要原因。”对此,某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结构化产品成主流

      据海通证券数据,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债券型私募基金以结构化产品为主,共有88只,而非结构化产品仅31只。

      记者了解到,“杠杆诱惑”是私募更加偏向发行结构化产品的重要原因。某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化产品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优先级享有约定收益,劣后级享受剩余收益或承担风险,通过劣后级向优先级融资从而放大杠杆,目前最大杠杆达到9倍。

      他进一步举例,比如某只债基收益率为13%,优先级约定收益率6%,杠杆为9倍,则对于劣后级而言,其收益率是(13%-6%)*9=63%。而从实际数据来看,如鹏扬投资旗下“北京信托—鹏扬1期”为一只结构化产品,从网站披露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信托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64%,而次级(劣后级)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9.13%。

      “由于债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债券型私募基金往往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结构化来加大杠杆,给劣后级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这样的操作策略已经成为债券型私募基金的主流。”好买基金分析师吴小江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