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5229亿元,落于市场预期范围内,显示新增贷款平稳增长的势头不变。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却让市场跌破眼镜——11月的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净减少31亿元,为多年来罕见。分析人士表示,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但切勿因为个别月份数据异常就判断实体经济出现问题。⊙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
最近两个月来,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趋势,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持续。10月份的信贷数据部分论证了这一猜测,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达1685亿元,占信贷结构的比重反弹,显示企业对包括基建、工程机械在内的中长期贷款需求有所上升。但11月新增中长期贷款陡然逆转为负,不得不让人担忧,实体经济是否真的在稳步复苏?
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229亿元,同比少增40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8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47亿元,环比多增580亿元,但是中长期贷款减少31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69亿元。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目前中长期贷款个别月份出现异常,并不能据此判断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反而,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债券对中长期贷款起到了替代作用,社会融资结构改善,直接融资比重上升。
他称,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资质良好的企业,依靠短期贷款来获取流动性,同时依靠企业信用债等取代中长期贷款,获取长期资金。目前3A级企业5年期的中票利率为4.95%,且发债银行之间出现“血拼”,企业发债手续费很低甚至免费。而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取得成本要达到7.5%。也就是说,中长期债券的成本要比中长期贷款低至少2个百分点,这吸引了资质良好的大企业用债券代替了中长期贷款。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则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有短期因素的扰动,有待进一步观察。比如,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将同业代付从表外转为表内会占用信贷额度,但由于同业代付多为短期融资,所以表现为短期贷款大幅增加,但中长期贷款下降。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仍强
同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837亿元,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较强。
其中,信托贷款增加1995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而前几个月高歌猛进的企业债券净融资1817亿元,同比少260亿元,环比更是减少了千亿元。盛宏清介绍,其实11月的企业债依旧保持了很大的发行量,但或许是因为到期债券较多的原因,所以净融资量下降。
对于今年12月的信贷,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投资增速回升对中长期信贷的拉动作用会继续逐步显现,信贷结构改善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在年末M2基本可以实现目标、外汇占款增量有一定回升的情况下,加之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预计12月信贷投放会基本保持平稳,但存款大幅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贷投放,因而12月新增信贷规模会有所扩大,维持全年新增贷款8.2万亿元至8.5万亿元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