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柏和本报联合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报显示,美系大行下属的QFII基金纷纷上调对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增持水泥、煤炭、家电等周期敏感性的个股,再度显示了先人一步的判断能力。
⊙记者 弘文 ○编辑 于勇
尽管过去一段股市运行艰难,但是QFII对于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动向显然已经有见微知著的把握。
由理柏和本报联合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报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在10月里虽然平均仓位随指数有小幅下跌,但持股组合更加积极进取。美系大行下属的QFII基金纷纷上调对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增持水泥、煤炭、家电等周期敏感性的个股,再度显示了先人一步的判断能力。
仓位被动下调 信心依旧满满
月报显示,10月份里,QFII中国A股基金的整体仓位随A股指数下行而有所降低。日系的一家大型QFII基金整体仓位下降了5个百分点,美系大行一个基金的仓位下降了2个百分点。基本上,股票仓位的下降,是随着重仓个股的表现而自然回落。
这一定程度上中止了此前QFII中国基金仓位缓慢攀升的状况。尤其是日系基金,此前几个月,日系基金的总体仓位在94%至96%区域徘徊,前一个月甚至还有上升,但是10月份,在A股市场的压力下,这个表现终于还是被打破。
这种情况当然影响到了当期的基金收益率。10月里,QFII中国A股基金的当年业绩平均落后境内A股基金近10个百分点,上演了年内最差业绩。尤其是当月QFII中国A股基金平均跌幅在1%以上,明显超过沪深两市指数和内地A股基金。一度令市场对QFII的判断有所怀疑。但现在回头看,这似乎再次成为QFII有先见之明的一个证据。
当月里,QFII中国基金还是保持了相对乐观的态度,这显得非常难度。即便是一些仓位大幅回落的QFII基金,它的基金经理还是表现了一定的乐观态度。
美系的一家大型基金就表示,10月份,其实全球股市的利好消息不少,各国央行纷纷宣布扩大量化宽松型政策,并因此导致市场纷纷上扬。不过,中国A股却因为内部气氛疲软而继续表现逊色。总体看,场内机构更加担心中国宏观数据的回稳迹象仅仅是暂时的,而重要会议期间传出的系列消息,对于市场机构的情绪也有影响。
但是,QFII基金认为,前期企业盈利下调只是暂时现象,市场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缺乏实质性刺激措施等判断也是不对的。美系的摩根先驱等基金认为,中国地产市道正在复苏。
而伴随着政策真空期结束,一系列的政策可能次第推出,尤其是据他们观察,央行的政策实际上仍然在积极支持资产价格,且地产行业的整体估值不高。未来,中国经济企稳并有所复苏的趋势会逐步体现出来。这令他们仍然看好中资股。
关注政策 增加周期股
具体投资组合方面,一些大型QFII基金因此而看好周期股。“看好政策敏感股”是一些QFII基金经理明确的投资策略。
根据统计,当月受到QFII基金增持的品种包括煤炭、水泥等股票。尤其是中国神华和海螺水泥两只股票被多家QFII基金共同持有。而根据当时情况,无论是煤炭还是水泥,都未显现出足够的基本面复苏的状况。QFII的大举投资,更多的是从价值的角度出发。
另外,一些相对看好的食品和医药股也在QFII基金的增持序列中,一家美系的大行就独独看中了东阿阿胶,一举配置了3.4%的基金资产。此外,地产、家电等早周期品种也在QFII基金增持之列。从配置的力度来看,他们的发力配入周期股要比内地基金约快上一个月。
上个月获得青睐的券商股依旧是部分QFII坚决持有的品种。一家日资基金在上月增持了两个券商股,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最新情况看,两个金融品种仍在其组合之中。同时,海螺水泥、中国神华等也成为他们新增的个股。
家电仍然是部分美资基金看好的品种。从上半年深度介入公司高层变化,到下半年看好估值,这些全球出口能力的制造业龙头一直是许多欧美QFII基金看好的品种。而内地基金往往根据经济周期和家电行业的盈利增速调整配置比例,两者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